保函网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意思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意思是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

出处: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未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译文:

鲁昭公有位奶妈,昭公十分敬爱她,奶妈去世以后,昭公破例为她守孝,所以就有了为奶妈守孝的礼节。阳陵国侯***死了蓼侯,并抢走了蓼侯的夫人,所以从此以后举行大飨祭典时废除了由夫人执豆的礼仪。

由此看来先王的制度,不适宜的就废除它;而近代的处事方法,如果是好的,就加以继承发扬。所以是礼乐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礼乐是圣人制定的,并不是圣人受礼乐限制的;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便利民众为根本;政令教化虽有常法,但必须以切实有效为最好。

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夏朝、商朝到了末世,桀纣不改变陈法导致了灭亡;夏禹、商汤、周武王不因袭旧法却兴旺发达而称王。

所以圣人的法度是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礼节随着习俗的不同而改变;衣服、器械各自方便其使用,法令、制度各自适合时宜。所以改变古法无可非议,因循守旧不值得赞美。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上一篇:桥的作文400字

下一篇:520在在古代是什么日子(在古代520是什么日子)

其他文章

  • 四大天王是谁
  • 高中专业有什么专业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名言86句
  • 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 2023年湖北高考一分一段表最新公布
  • 2023湖北省考报名人数
  • 工行萌娃卡和宝贝成长卡区别
  • 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雁归来》教案五篇
  •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
  • 玛氏公司的主要产品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怎样
  • 海麻线和海带的区别
  • dts是什么音乐格式
  • 三班两倒相当于正常一月休息几天
  • 队名简短有创意
  • 趣味语文幽默小故事
  • 《babysister》的歌词是什么
  • 神盾局特工有几季
  • 天河体育中心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游泳馆
  • wings夺冠 ti6冠军wings夺冠赛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