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五大元帅(二战世界公认第一名将)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 1、在苏联五大元帅中,布琼尼元帅凭什么活得时间最长、活得最舒坦?
- 2、苏联五大元帅
- 3、苏联元帅有哪些?
在苏联五大元帅中,布琼尼元帅凭什么活得时间最长、活得最舒坦?
大家对于苏联可能并不是十分了解,在当时的苏联有5大元帅,他们分别是伏罗希洛夫元帅、布琼尼元帅、布柳赫尔元帅、叶戈罗夫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他们都是在193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可是战争还没有结束,仅仅两三年之后,这5位元帅当中就已经有三位人头落地了,这三位元帅就是布柳赫尔元帅、叶戈罗夫元帅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最终得以善终的只有布琼尼元帅和伏罗希洛夫元帅两位,而布琼尼是活的时间最长、最舒坦的那一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布琼尼元帅一生能够得以善终的秘诀总结起来就是12个字,表忠心,有能耐,懂眼色,会忍耐。
首先我们来说表忠心,对于苏联的军事将领来说,当时他们作为斯大林的手下将领,必须要忠心与斯大林,否则斯大林***起人来可是毫不眨眼。而布琼尼,在斯大林与托洛茨基争夺军事指挥权的时候,他坚定的站在了斯大林一边,从而取得了斯大林的信任。
然后来说有能耐,光是会拍马屁,会站队是无法取得重用的,布琼尼在自己的骑兵部队中非常注重骑兵作战战术研究,给斯大林提供了重要支持,这样一个能打仗的骑兵元帅才是斯大林最喜欢的。
接着就说懂眼色,不论混迹于哪一个国家的官场,懂得察言观色是非常重要的。当时的布琼尼虽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始终坚持维护斯大林的权威,这也就是为什么斯大林最终没有清洗他,而是继续重用他。
善终的第4个要点就在于能忍耐,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布琼尼由于在战争上失败,被斯大林解除职务,堂堂元帅放马、养马去了。然而他也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是好好的养马,这样他对斯大林也构不成威胁,所以最终得以善终,成为了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下的12位伟人之一。
苏联五大元帅
苏联五大元帅的军事能力排名: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
曾以加伦为化名担任国民革命军军事总顾问,参加中国大革命和北伐,并指导**发动南昌起义。又译为布留赫尔。号称“远东军魂”的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люхер )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一颗将星,他曾创造过用一个步兵师打垮了装备有大量坦克、装甲车的机械化的白卫军的奇迹。他是1935年苏联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远东方面军司令,也是苏联远东方面长期防御日本侵略的最高将领。于1938年11月9日被秘密处决,罪名是:打入苏联内部的日本间谍。1956年被***。曾获1枚列宁勋章,5枚红旗勋章、2枚乔治十字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的英雄。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军事家,苏联武装力量的积极建设者,卓越的统帅,苏联元帅(1935年),两次苏联英雄(1956年2月3日,1968年2月22日),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60年)。伏罗希洛夫因作战异常勇敢而被誉为“红色元帅”,有关他的传奇之说秀出班行、闻名遐迩。但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家,只不过是一介赳赳武夫。伏罗希洛夫认为,大批骑兵部队机动灵活而且威力巨大,苏联红军必须组建一支相当规模的骑兵集团军。伏罗希洛夫率领骑兵部队粉碎了邓尼金军队的进攻。从波兰白军手中解放了乌克兰,消灭了弗兰格尔的部队,立下一生最大的战功。但由于他对战争的认识在一些方面仍停留在骑兵时代,对当代战争中的新情况认识不足,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一般,未能象在国内战争中那样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苏联早期的军事家、军事战略学家、军事理论家。俄国旧贵族出身,苏俄内战期间受列宁赏识,成为最能干的集团军司令之一。战后大力推行红军现代化建设,推崇大纵深战略。在苏共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并立即枪决,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被宣布***。他被认为是红军中最富才华的高级军事将领之一,有“红军拿破仑”之称号。图哈切夫斯基在1920年初担任红军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时,年仅27岁,可谓少年老成。在1935年11月20日被授予元帅时,也只有42岁,在所有苏联元帅中,他也是最年轻的。许多人甚至还把他看作是大规模机械化战争的鼻祖。他也被后人看作是首批元帅中最为杰出的一员。但1920年作为西方方面军司令指挥华沙战役的失败暴露了他冒险主义和经验不足的缺点。这次失败导致其评价略低。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
布琼尼有着70年的戎马生涯,参加过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四次大战争,他一生与苏联军事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战线作战。1917年十月革命准备时期,布琼尼先后被选为高加索骑兵师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团士兵委员会主席和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后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北高加索总司令等。卫国战争后,担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专管养马业,一直到1973年去世。他对红军的建设,特别是骑兵的建设和训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后布琼尼意识到,骑兵已经落后于机械化部队,而且需要掌握更深刻的军事理论知识。于是,他要求到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得到斯大林的支持。在基辅战役中,他准确地判断出德军中央集体军群即将迂回包围基辅,为了挽救即将陷入重围的军队,他不顾斯大林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向斯大林提出撤退的请求,由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被撤销了西南方向总司令的职务。从此他淡出了苏联军界。
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
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先后任第9、西南方面军司令,在保卫察里津(今伏尔加格勒)、莫斯科以及解放乌克兰等作战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积极参加1924年—1925年的军事改革,提倡按新的技术装备整编苏联陆海军,主张建立强大的装甲坦克兵和国土防空系统,为苏军建设和军事学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39年在大清洗中被***害。在他任职期间,为红军的改编、换装、组建强大的装甲部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后人认为,以其出色的才能和统帅艺术,足以跻身于像伏龙芝、图哈切夫斯基,甚至朱可夫这样的杰出统帅的行列。
苏联元帅有哪些?
1、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英语:Kliment Voroshilov;俄语:Климе́нт Ефре́мович Вороши́лов,1881年2月4日—1969年12月2日),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苏联武装力量的积极建设者、卓越的统帅,苏联元帅(1935年),两次苏联英雄(1956年2月3日,1968年2月22日),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60年)。
2、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люхер )(1890—1938),生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省,苏联元帅。曾以加伦为化名担任国民革命军军事总顾问,参加中国大革命和北伐,并指导**发动南昌起义。
号称“远东军魂”的布柳赫尔(又译为布留赫尔)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一颗将星,他曾创造过用一个步兵师打垮了装备有大量坦克、装甲车的机械化的白卫军的奇迹。他是1935年苏联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远东方面军司令,也是苏联远东方面长期防御日本侵略的最高将领。
3、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俄语:Семён Миха́йлович Будённый,英语:Semyon Mikhailovich Budyonny,1883年4月25日—1973年10月26日),出生于罗斯托夫州科久林村的贫农家庭,苏联军事将领,骑兵统帅。
1903年应征入伍,参加过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8年毕业于彼得堡骑兵学校,在沿海龙骑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战线作战。1917年十月革命准备时期,布琼尼先后被选为高加索骑兵师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团士兵委员会主席和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1935年晋升为元帅 。后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北高加索总司令等。
4、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苏联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军事战略学家。有“红色拿破仑”之称号。 [1]
1893年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亚历山德罗夫斯科耶庄园(今斯摩棱斯克省萨福诺沃区斯列德涅沃村附近),俄国旧贵族出身,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中尉军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国。1918年加入苏联***,并参加苏军。在苏联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并立即枪决。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获得***。
5、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
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1883年10月25日—1939年2月23日),苏联军事家、统帅,苏联元帅(1935)。
他生于布祖卢克市(今属奥伦堡州)。1901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和红军。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先后任第9、西南方面军司令,在保卫察里津(今伏尔加格勒)、莫斯科以及解放乌克兰等作战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
上一篇:老牛与嫩草(老牛遇上嫩草)
下一篇:股票开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