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人格特质理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和雷蒙德·卡特尔。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传统特质理论的概念

是领导者具有一些固有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先天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有可能成为领导。但是还有研究表明,有一些特质,如有智慧、支配性、自信、精力充沛、富有专业知识等,是与成功的领导者正相关的。这说明具备某些特质确实能提高领导者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并不存在某一种特质能够保证领导者的成功。

特质理论由于存在以下缺陷,所以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并不十分成功,它的不足表现在:

忽视了下属的需要:具有某种特质的领导可能适合管理某些下属,但不适合管理另一些下属。

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成功的领导可能需要具备许多特质,但其中某些特质最为关键。

忽视了情境因素:特质理论没有考虑到工作的结构性、领导权力的大小等情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解释为什么具有不同特质的领导在各自的组织中都可以工作得非常出色。

没有区分原因和结果:特质与绩效之间的相关研究并不能解释是因为具有某些特质才导致成功,还是因为成功才建立了这些特质。例如,虽然研究可能发现丰富的专业知识与高的管理绩效之间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但这并不能表明到底是因为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才获得了管理的高绩效,还是因为担任了管理的职位才获得了丰富的专业知识。

领导者特质理论是:传统的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先天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有可能成为领导。有研究表明,有一些特质(如有智慧、支配性、自信、精力充沛、富有专业知识等)是与成功的领导者正相关的。这说明具备某些特质确实能提高领导者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并不存在某一种特质能够保证领导者的成功。

领导特质:

靠前类特质为能力,包括管理能力、智力、创造力三个因子。

第二类特质为个性品质,包括自我督导、决策、成熟性、工作班子的亲和力、男性的刚强或女性的温柔等五个因子。

第三类特质为激励,包括职业成就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行使权力需要、高度金钱奖励需要、工作安全需要等五个因子。

获取更多中级经济师内容,请关注本站!

人格特质

上一篇:2013年山东高考人数

下一篇:没有抵押银行能贷款吗

其他文章

  • 江西往年高考分数线
  • EPS建筑模块建房多少多少钱
  • 淘宝大学的介绍
  • 江苏专科学校排名2024最新 所有专科院校名单
  • 游青岛作文600字(推荐12篇)
  • ⅵvo手机普通型换屏大约多少钱
  • 泡的组词有哪些词语
  • 合适的英语properly
  • 燧人氏是哪里人
  • 狮子王
  • 太和镇的太和概况
  • 学校早晨跑操音乐叫什么
  • 人生感悟经典句子2021年64句
  • 寂寞的夜晚什么写
  • 计算机算法是什么课(计算机算法是什么)
  • 翘读音组词
  • 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是什么意思,哦,,
  • 雪中悍刀行甲乙丙丁都是谁(雪中悍刀行第二季小说)
  • 压缩比概念
  • 谁知道浪子回头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