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养老金不再按工龄发放了吗?怎么回事,如何发放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反映了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工龄越长,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也更大,所以工龄是曾经计算退休待遇的主要依据。
1978年《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10~15年发放退休前本人基本
工资
的60%,15~20年发放70%,20年以上发放75%。
按工龄涨工资虽然好操作,但是不能最大限度保障公平,照顾到更多人的切身利益。
比如那些从事特殊工种的人们就吃了大亏,谁都知道,我们的工作岗位中有一些对身体危害很大的特殊工种,长期从事这个行业会严重伤害身体,所以人们大都不愿意去干,国家规定此类岗位的从业者可以提前退休,提前退休势必导致工龄短,在
养老金
计发和上调过程中都不占优势。最早退休的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女工人,45岁退休,工龄可能只有一二十年,养老金和工龄三四十年的相差很大。
因此,2015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国发〔2015〕2号发布规定。
我国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行并轨制,统一了养老金计算公式。
《社会保险法》第15条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自此,养老金不再只和工龄有关,退休人员们领取到的养老金由三部分钱构成,即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不仅和本人缴费情况有关,还和当地平均工资等因素有关,这就使养老金成为一个动态的可增长的数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金一般都会有所涨幅,这样更有利于退休老人应对物价上涨。
另外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详见下表。(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计发月数越多,领取到的养老金就越少,这就充分照顾到了工龄长的退休人员,反映了晚退多得的原则。
总而言之,2022年养老金不再单单按工龄发放了,和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个人缴费基数越高,年限越长,退休后拿到手的养老金会越多。
当然,各地的平均工资也有影响,像北京、上海等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发的养老金就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