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十面埋伏的故事及成语意思

发布时间:2025-08-24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十面埋伏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接下来分享十面埋伏的故事及成语意思。

十面埋伏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10月,汉王刘邦率本部人马,追击向彭城撤退的项羽。追到阳夏的南边,刘邦下令暂停追击,派出使者与韩信、彭越等人联络,许诺日后与他们共分天下,并把临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给他们。果然,使者纷纷回报,诸侯即将发兵。不久,各路诸侯出兵,攻击项羽军队,韩信三十万兵马自齐南下,切断了项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数万兵马到达固陵与刘邦会师,担任主攻;刘贾与英布自寿春率兵北进,切断项羽南逃之路。项羽军队不断收缩,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诸侯军队蜂拥而至,把项羽军队重重包围了起来。

汉军“十面埋伏”,形如天网,楚军固守垓下,势如鸟雀。此刻,项羽军的反击好似困兽犹斗;刘邦军的进攻捷报频传。垓下战场,***声震天。两军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垓下之战就这样展开了。

为了进一步动摇和瓦解楚军,一天夜里,刘邦要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听了,益发怀念自己的家乡。项羽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羽惶惶然不能入睡,深夜在军帐里喝酒。他—面喝酒、一边激昂慷慨地唱起歌来,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据说他的爱妾虞姬也起而和唱,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罢,拔剑自刎而死。项羽见大势已去,带了八百骑兵连夜突围南逃。第二天天亮,刘邦发觉项羽突围而去.便派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连赶。

项羽渡过淮河,继续跟随他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到阴陵(在今安徽定远县四北),迷了路,陷进湖沼地带,被汉军追及。项羽领兵且战且退,退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只剩下二十八名士兵。河边正停靠着一条小船。乌江亭长请他上船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接着对亭长说:“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若非吾故人乎?”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此项王也。”项羽便说道:“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说完就自刎而死了。

十面埋伏的意思

十面埋伏: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发生在徐州市九里山,因九里山的地势所以为十面埋伏。

用法:作谓语、定语。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四面楚歌、腹背受敌。

有的学者认为,“十面埋伏”发生在徐州的九里山。因为《水浒传》中分明写着:“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所以时至今日,徐州人仍然认为城北“九里山”为汉兵“十面埋伏”的战场。在“九里山”的山上,曾经有“磨旗石”,传说是刘邦的大将樊哙插旗、指挥军队的地方。在“九里山”的山下,有村名“八里屯”,传说是汉王屯兵的地方。而徐州的城东,有一座子房山,相传,是以刘邦的大臣张良的名字命名,张良在这儿深夜吹箫,瓦解了楚军斗志。

十面埋伏讲的什么故事

上一篇:2020最火的歌曲前十名 最火的音乐排行

下一篇: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什么乐器

其他文章

  • 家庭除螨最有效方法
  • 汽车美容院收费价目表 汽车美容收费标准价目表
  • fool怎么读
  • 路盲和路痴有什么区别
  • 《大自然的启示》 主要内容
  • 三星S8怎么切换手写输入
  • 张立林的人物经历
  • 加里敦大学什么意思(加里敦大学在哪里)
  • 郓城教育局详细地址在哪里
  • 同比增长率是什么意思
  • 开业花篮鲜花有哪些
  • 武汉纺织大学最好的专业
  • 坦克是由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
  • 丑字的说文解字
  • 衡阳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 禁止大声喧哗的标志是什么
  • 吉利星越的介绍
  • 国家检察官学院有几个
  • 荷兰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荷兰风格派)
  • 劳务局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