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什么是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为了有效地行使税收管辖权,我国根据国际惯例,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采用了各国常用的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判定标准。

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

1、住所标准——习惯性住所

这里所说的“住所”是税法的特定概念,它不是说居住的场所和居住的地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对住所的解释是:“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

(1)户籍:人们通常称为户口,中国公民通常在我国是有户口的,但在我国常驻的外籍个人,虽因领取了长期居留证、暂居证等而纳入我国户籍的管理范围,但其不属于由于家庭或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因而不属于在我国境内有住所。

(2)经济利益:一般是考虑个人的主要财产、经营活动中心等因素。

(3)习惯性居住:根据国税发(94)089号文的有关规定,习惯性居住不是指实际居住或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居住地。通常理解为个人在一地完成工作任务、一项事物或滞留一段时间后,必然要返回该居住场所。如因学习、工作、探亲、旅游等而在中国境外居住的,在其原因消除之后,必须回到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则中国即为该纳税人习惯性居住地。

2、居住时间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即公历1月1 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中国境内居住365日。临时离境的,不扣减日数。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条的规定:纳税年度是指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据此,我们在实际判定个人的税收居民身份时,需要掌握的要点有:

第一,看其在中国境内是否有住所。如有住所,即为居民纳税人,不再考虑其居住时间长短的问题;

第二,其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情况下,要根据其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的长短来判定该人的税收居民身份,凡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即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否则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即以居住满一年为时间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在居住期间内临时离境的,即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90日的,不扣减日数,连续计算。

个人只要符合或达到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就可被认定为居民纳税人。

征税对象范围: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均应向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义务:负无限纳税义务。

居民纳税人

上一篇:2021农村医疗保险每人每年交多少钱

下一篇:i类银行卡是什么

其他文章

  • 淮南卫校是大专吗
  • 青年座谈会精彩发言稿模板范文6篇
  • 什么是指针
  • 茸组词有哪些词语
  • 形容粽子的诗句
  • 岩土工程师怎么通过率
  • 衣冠禽兽的意思是什么生肖(衣冠禽兽的意思)
  • 消防员留队申请书2022字6篇
  • 女人说我是原始人什么意思
  • 抖音最火伤感句子86句
  • 2023最新孤独说说大全 人孤单的伤感说说
  • 陕西首富排行榜前十名
  • 亳州一中招生名额分配
  • 202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优秀作文
  • 家庭影院的都有什么声道格式呢那个比较不错
  • 宝马的英文缩写
  • 163邮箱格式是什么
  • 素描动漫人物男生帅气(素描动漫人物)
  • 手机能买保险吗安心保险7 手机能买保险吗安心保险保险
  • 蚊香片和蚊香液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