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种类
发布时间:2025-09-11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古诗的种类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按内容: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按形式: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古体和近体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古诗的种类作品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字谜和谐音古诗的种类谐音古诗:_____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无题李商隐_____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思)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_____杨柳枝温庭筠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_西洲曲南朝乐府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_____(莲—怜)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_____(莲—怜)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_____子夜四时歌.秋歌南朝乐府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梧—吾,解—结)
古诗词的种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新诗的种类?根据新诗的格律便可得出新诗的分类。其标准如下:一,全诗分为几节;二,每节分为几行;三,每行分为几拍;四,每拍的句式如何;五,每个句式的字式如何;六,是否押韵及韵式如何;七,平仄有否规定;八,是否对称或对仗;九,是否反复;十,其它特殊规定。(如词有词牌)二叠体如闻一多的《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著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全诗的上下两节,每行字数上看似整齐,内部的节奏实则有些紊乱。第一节第三、四行为二拍长\\长式,第二节第三、四行为三拍短\\长\\短式,其间拍数不能对应。第二节第一、二行若按自然的停顿划分节拍应为“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与形式化的音乐的节拍不能很好的统一起来。因而这首诗只能称为二叠拗体诗。每节的最后三行为反复行:“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三叠体如鄙人的拙作《诗人的秋夜》:不见那\\凄清的明月,挂在\\梧桐\枝杪?深蓝\\色的夜幕,仿佛\\更觉\杳渺。**不闻那\\飘零的落叶,唱着\\神秘\哀歌?古铜\\色的疏枝,仿佛\\更显\空落。**不觉那\\诗人的秋夜,幻作\\明眸\瘦影。暗褐\\色的深潭,仿佛\\更感\幽静。全诗不但每行的拍数、句式相对应,字式也相同,是典型的三叠正体诗。但每节第三行的节拍与自然的停顿相悖,是一弊病。诗中没有反复的诗行,只有反复的字词,如“不”、“色”、“仿佛”、“更”。另外还运用了诗节间的对称,即每行的句式与字式均相对应。四叠体如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他**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他**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他全诗节与节之间每行的拍数相同,但句式却有不对应处,如第三节第一、二行为长\\短式,与其它三节第一、二行的短\\长式相悖,又如每节第三行既有短\\长\\短式,又有短\\短\\短式,故而为四叠拗体诗。每节的最后一行为反复行。五叠诗如朱湘的《采莲曲》:小船啊\\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妖娆。日落微波,金线\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浆声\\应答著\歌声。**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在\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犹疑。波沉波生,波上\\抑扬著\歌声。**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柳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莲,耳鬓边\\晕著\微红。风定风生,风里\\荡漾著\歌声。**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融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嫋著\歌音。全诗节与节之间每行的拍数相对应,句式略有不对应处,如每节第七行既有长\\短\\式,又有短\\长\\式,因而为五叠拗体诗。“呀”、“著歌声(歌音)”为反复的字词。
谁知道诗的种类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咏物诗、思乡诗山水田园诗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边塞诗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咏物诗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古诗填空:唯有()增国寿(填花的种类)你打错字了吧应该是唯有牡丹真国色
现代诗的种类胡什么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小学的古诗种类1.忧国伤时2.年华易逝,壮志难酬3.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4.怀念朋友5.歌颂美好爱情6.闺中思念7.孤独凄苦8.指斥负心人背离爱情9.仕途失意10.时光,青春易逝的伤感11.告慰平生的喜悦忧国伤时:由可分为以下几种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担忧: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登楼》)年华易逝,壮志难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环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屈原《涉江》、《诗经·黍离》怀念朋友:我觉得这一类不如改成“思亲怀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春日怀李白》等歌颂美好爱情: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闺中思念:这个多得很,基本上是诗人都写过……如王昌龄《闺怨》、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等等。孤独凄苦:很多诗都表现了孤独凄苦啊,比如像上一类的闺中怀人的一般都是这种情怀,所以分为一类不是很恰当哦。如果是真的要举例的话,我觉得应该首推老杜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尽了孤独寥远之感。七律压卷之作当之无愧。指斥负心人背离爱情(这个跟闺怨诗又有很多重复哦):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诗经·氓》仕途失意:连王维这种出了名的好运气都有过这种经历,更别说其他人了……白居易《琵琶行》、屈原《离骚》时光,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必须辨别不同题材的诗词,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的判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题材的诗: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2004年浙江卷《菩萨蛮李白》亦属于这一类。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等等。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卷陆龟蒙的《新沙》就属于这一类。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等。另外有些诗本身不是哲理诗,只是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这类诗不归入哲理诗范畴。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络,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2001年全国卷中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属于这类诗。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其内容描写离不开山水,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行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只作记行诗,不可视作山水诗。2002年全国卷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属于这类诗。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亦属于这一类。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事不议论,让读者自己思考。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1996年全国卷《咏史》(元朝阿鲁威的散曲)亦属这一类。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10、怀古诗,这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怀抱负的诗作。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1996年全国卷11、山水诗,又称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以自然风光为题材,通过描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来寄寓情感,常用寓情于景,借景写情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在古诗词中最常见,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如:2003年全国卷中的王维的《过香积寺》,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1998年的两首:刘禹锡《望洞庭》,雍陶《题君山》,2003年北京卷中赵嘏的《江楼旧感》等。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古体和近体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下一篇:你是我的crush 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