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发布时间:2025-08-2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一、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屈原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相传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死后,楚国人民不舍他的死去,划着船追赶着去救他,直至划到洞庭湖,同时人们也希望通过划龙舟的方式,驱散河中的鱼虾,以免屈原的尸体受到鱼的伤害。

2、吃粽子

大多数人,在端午节这天都会吃粽子,或买或自己做,几乎粽子也成了端午节的一种标配。端午节吃粽子,依然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屈原在死后,楚国人民往河里扔粽子,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鱼去吃粽子,而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慢慢的吃粽子也成了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3、佩香囊

在这一天,父母都会给小孩佩戴香囊,一方面小孩子佩戴上香囊,会看起来更加可爱,而且也让小孩子更有节日感,另一方面则有避邪驱瘟之意,寄托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小孩快快乐乐、无病无灾。

4、悬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插艾和菖蒲也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这天人们清早都会打扫庭院,然后将菖蒲、艾条插在大门之上,以起到一种驱魔法鬼的作用,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盼望。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

上一篇:网易密保卡丢了(网易密保卡丢了怎么办)

下一篇: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学费是多少

其他文章

  • 给孩子签字的家长评语
  • 武安一中是初中还是高中
  • dropinon和dropinat的区别是什么
  • 调研会是什么意思
  • 寡妇年是什么意思
  • e3 1231 v3相当于几代i5
  • Windows PE(windows pe)
  • qq说说社会磕110句
  •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出自老子还是贾谊
  • 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米等于多少平方米
  • 大学的游戏专业,到底是什么鬼
  • aabc式成语
  • 胡勇的个人履历
  • 一出好戏和好戏一出的区别
  • 英语序数词口诀
  • 三星手机g5308w怎样格式化
  • 行云暮雨是什么意思
  • 关于规则写作文五百字
  • 已获利息倍数的公式
  • 北京到美国的机票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