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2025-08-2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豪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表达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表达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上一篇:辩论会流程及详细讲解(辩论会流程)

下一篇:我国淡水鱼种类

其他文章

  •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经典台词
  • question怎么读英语
  • 不思量自难相忘原文
  • 普贤菩萨生日(明日普贤菩萨诞辰)
  • 沙河属于哪个市
  • 姜大伟出生于哪里
  • 2019年兰州财经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 红贝的做法
  • 济南三职专综合高中怎么样呀
  • 什么叫孤儿
  • 如花究竟是什么花
  • 禹城是哪个省的
  • 湖南浏阳蓝思科技工作累不累
  • 高中物理包括哪些必修和选修的内容
  • 广东大专有哪些学校
  • 辽宁副地级市
  • 拉文几个扣篮大赛冠军
  • 镁粉的用途有哪些
  • 华北理工大学是一本吗
  • 国际大专辩论赛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