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中的三五是指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20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中的“三五”表示十五,是指农历每月十五,就是农历十五的夜晚。古人记时,往往以两个数字的乘积表示应有的数量。“三五之夜”多出现在古文中,最早出自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释义: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出自明代归有光的记事散文《项脊轩志》,意思是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

“三五”的运用:

“三五”,指其乘数十五。这是古代的一种表数方法,如“年方二八”,即十六岁。“三五”用在时间概念上,常指阴历每月十五日。例如《古诗十九首》“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此外也可以表年龄,如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杂诗》“年始三五间”,即十五岁左右。

在古代天文学上,“三五”又有特指“三谓三辰,五谓五星”,即日、月、星三辰,金、木、水、火、土五星。

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楚辞·九章·抽丝》中“望三五以为象兮,指彭咸以为仪。”这里的“三五”,指楚国立业、受封、称霸的三君及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的人。

此外,“三五”又为不定数词,泛指三个、五个(人或人家),如古典名著《儒林外史》第一回,写王冕戴了高帽、穿了阔衣,用牛车载了母亲,在乡镇上玩耍,“惹得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另外,“三五”也可泛指其他事物,如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名篇《多收了三五斗》;古典名著《西游记》十八回描写猪八戒:“……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等。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原文节选: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译文:

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三五

上一篇:翠浓最后的结局(翠浓)

下一篇:练舞蹈基本功导致腿部酸痛,怎么办

其他文章

  • 婚纱摄影哪里好
  • 热爱劳动的演讲稿
  • b站缓存的视频怎样导出到相册
  • 大学思修课的心得体会,约一千五百字
  • 从广州大学城北到市桥汽车站怎么坐地铁
  • 世界上笔画最多的汉字是什么
  • 红v和多尼克f1哪个好
  • 中南财经大学是211还是985
  • 徐州830公交停运了吗
  • 吴京代言飞鹤哪个系列
  • 适合孩子看的历史书籍
  • 到一个新地方请客叫拜什么
  • 牛一天能长几斤肉刚下小牛有多少斤
  • 芝华士是什么酒
  • 有哪些适合大学生的聚会小游戏
  • 安全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 怎么重装系统xp系统(怎样重装xp系统)
  • 爱国的词语54句
  •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什么学校
  • 尊老爱幼高三学生作文大全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