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故事3 中外名人故事13篇
发布时间:2025-08-1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中外名人故事3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中外名人故事3
20世纪30年代,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时,推行“左”的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后来,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多次自我批评,还以自己为例教育别人。有一次在部队作报告,讲完那次路线错误后,他大声问听报告的人是不是都认识李立三,许多人说不认识,他指着自己说:“我就是李立三。希望你们从我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他的这种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教育。
??? 分析: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我批评,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负责。
话题:“正确对待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名人的勇气”
中外名人故事3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 话题:“尊师重教”“表率”“做人与做事”
中外名人故事
清晨,德国柏林郊区的斯提立兹大街上,一辆马车急驶而过。已是深冬时节,寒风阵阵吹来,刺得面颊生痛,好似小刀子割肉一般;拉车的马喘着粗气,团团白雾从马鼻子里喷出。
赶马车的人50来岁,多少年来他一向为这一带的居民送鲜牛奶,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雪,都准时不误。
人们早已熟悉了这位送奶人,他再平凡可是了。和其他牧场经营者一样,他养了许多牛,把牛奶送给居民喝。可是在这条大街上居住的德国着名女画家芙丽莎·班诺却明白这位送奶人有些不一般的来历。好几个早晨,她都等在客厅里,只要听见送奶马车的声音,就急忙打开房门,请送奶人进家里坐一小会儿,可是送奶人总是以不能耽误送奶而加以拒绝。
又是一天清晨,班诺一听见马蹄声便冲了出去,上前一把拉住送奶人的衣袖,她要为送奶人画一张素描像。送奶人仍然婉言谢绝,说道:“很多人都在等着吃早餐,牛奶要按时送到,等送完奶,必须满足你的要求。”
女画家心里明白,这只可是是送奶人的脱身之计。她再也不想“上当”了。她拉住送奶人的衣袖不松手,“您不要再‘骗’我了,我明白您是个实验迷,一送完奶就一头钻进化学实验室,谁也甭想把您拉出来。这次您必须得让我画一张像。亲爱的教授,请把您宝贵的时间分给我几分钟吧。”
送奶人对,他还是教授。这一会儿只好停止送奶工作,让女画家画了一张人物素描像。
第二天一早,当人们打开报纸的时候,一行引人注目的标题映入眼帘:“范特霍夫荣获首届诺贝尔化学奖”,并以整个版面刊登了女画家的素描像。人们吃惊地看着这幅肖像画,原先那个每一天早上驾车为大家送奶的人竟是著名的化学家,并且还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奖!大家继而兴奋起来,相互转告,最终,送鲜奶的范特霍夫和化学家范特霍夫被人们合并传成了“牧场化学家”。
偷偷跳进化学实验室做实验,险些被开除;从此喜欢上了化学,成为知名的化学家。
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1852年8月30日诞生于荷兰的鹿特丹市,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范特霍夫的家里7个孩子中排行老三。
上中学时,他看到在实验室中做的各种变幻无穷的化学实验十分趣味,所以总想明白其中的奥秘。看别人做,太可是瘾了,能自我动手那该多好呀。
一天,范特霍夫从化学实验室外的窗子前走过,他忍不住往里面看了一眼,那整整齐齐排列的实验器皿、一瓶瓶化学试剂多么诱人。他的双脚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要能进去做个实验多好啊。”突然,他发现一扇窗子开着,大概是做实验时为了通风开的吧。小范特霍夫犹豫的片刻,便纵身跳上了窗台,钻到实验室里去了。他支起铁架台,把玻璃器皿架在上头,便开始寻找试剂。他全神贯注地看着那些药品所引起的反应,一切都在顺利地进行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使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成功了,成功了!”他默默地说道。
实验室内的响动,引起了教师的注意,谁在实验室里呢教师从窗口望去,好家伙,范特霍夫正在那儿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呢。这太危险了!要明白这是校规所不允许的。教师没有惊动范特霍夫,怕他在惊慌中出危险,便绕到门口,把门打开。听到开门声,范特霍夫才从“化学实验梦”中惊醒,他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
“快把实验停下来!谁叫你来做实验的”教师再也不能忍耐了,这是重大的事件。“快,赶快把一切用品都放到原先的地方。”教师一边命令范特霍夫,一边自我也动起手来。
一切收拾停当,教师把范特霍夫叫到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你明白今日犯了什么错误吗这件事是要报告校长的,那是要受处分的。再说出了危险你的父母也要责备学校的。赶快回家,把你的父亲找来,我要对他说这件事。”
范特霍夫的父亲对儿子的行为很不赞成,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求得知识,可是效果却是很坏,违反了学校的规定是不能容忍的。
幸好,这位教师念及范特霍夫平时是一个勤奋好学又尊重教师的学生,也就没有向校长报告。
范特霍夫的父亲从这件事中得知儿子很喜欢化学,就从家里让出一间房子作为工作室,专门供儿子做化学实验。
中外名人故事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1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
当时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气十分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上峨眉山。山路十分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罗素,此情此景使他没有心境观赏峨眉山的奇观,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境来。他想,轿夫们必须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样热的天气,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思考,为什么自我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
罗素正思考着的时候,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陪同的人让轿夫停下来休息。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很想去宽慰一下辛苦的轿夫们。
可是,他看到轿夫们坐在一齐,拿出烟斗,有说有笑,讲着很开心的事情,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他们还饶趣味味地给罗素讲自我家乡的笑话,还给这位大哲学家出了一道智力题:“你能用11画,写出两个中国人的名字吗”罗素承认不能。轿夫笑呵呵地说出答案:“王一、王二。”罗素陡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我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
之后,罗素所以得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生观点: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或苦痛是错误的。
上一篇:南京社保卡查询怎么查询个人账户
下一篇:第三者责任险50万保费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