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原理
发布时间:2025-08-1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电泳的基本原理是: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多具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基团,称为两性离子。
2、粒子往往分散在溶液中,其静电荷取决于介质的h浓度或与其他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在电场中,带电粒子向阴极或阳极迁移,迁移方向取决于它们的带电符号。这种迁移现象称为电泳。
延伸阅读
琼脂糖凝胶电泳原理
1.琼脂糖凝胶电泳原理:琼脂糖凝胶有一个复合体,物质的分子经过时产生阻力,而大分子在涌动时受到很大阻力。因此,在凝胶电泳中,带电粒子的分离不仅取决于净电荷的性质和数量,还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这大大提高了分辨率。但由于其孔径与蛋白质相比过大,对于大多数蛋白质来说其分子筛效应可以忽略不计,现在广泛应用于核酸的研究中。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以琼脂糖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其分析原理与其他支持物电泳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具有“分子筛”和“电泳”的双重功能。
2.核酸是两性电解质,等电点为ph2-2.5。在常规的电泳缓冲液(ph 8.5)中,核酸分子带负电,在电场中向正电极移动。核酸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游动时,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但主要是分子筛效应。线性双链dna分子在一定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速率与dna分子量的对数成反比。分子越大,阻力越大,越难在凝胶孔隙中移动,所以迁移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