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7月14日为什么叫鬼节 鬼节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5-08-1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在汉字文化圈不少地区都有相关的节日活动,“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

2、相传那一天***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

3、中元节与盂兰盆节起初因佛教盂兰盆会施舍饿鬼为始,因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

4、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

5、部派佛教时期,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

6、到了宋朝的时候,由于儒、释、道合流的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因此民间习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习惯不同,盂兰盆法会以素食施食供养。

7.14鬼节

上一篇:不领取失业金有什么好处 失业金不领取的好处与弊端

下一篇:烯烃的通式

其他文章

  •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学费是多少
  • 为什么李元霸在唐朝历史上如此强大
  • 关于韩愈的杂说
  • 50个成语造句
  • 世界综合实力最强十大城市
  • 小老鼠看见电脑上出现了一只猫。哈怎么写话
  •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着装
  • 负离子通体大理石瓷砖好吗
  • 逶迤怎么读音(逶迤怎么读)
  • 允儿电视剧都有哪些(允儿演的电视剧)
  • 形容王者的四字成语
  • 西安尊德中学排名第几
  • 0到9小数字符号怎么打
  • 世界公认十大物理学家
  • 日本标志性建筑和国旗(日本标志性建筑物图片名称)
  • 兔子粘土作品
  • 王木生(关于王木生介绍)
  • 辽宁省民心网投诉步骤(辽宁省民心网投诉)
  • 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
  • 读元白长庆二集诗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