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我国养老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5-08-18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我国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如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
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5%。

而且据预测,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9037”的养老模式。

“9037”即是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
7%的老年人享受提供日间照料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未来养老模式也会向着注重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提升生活质量的方向发展。

人口老龄化介绍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中国养老现状及原因 中国养老现状分析

亲😊
,中国养老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老龄化严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

2. 养老设施不足:目前我国养老设施建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在乡村地区。

一些地区的养老院床位不足,设施陈旧,服务质量低下。

3. 家庭养老困难: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现代家庭中,子女经常远离父母,无法提供足够的照顾和护理。

4. 养老金缺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仍处于发展阶段,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等原因,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

许多老年人依靠补贴和家庭赡养度日,但这些方式也受到了挑战。

2. 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在制定时可能考虑不周全,实施时可能存在漏洞,导致养老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 文化观念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子女要尽责照顾父母,但现代家庭结构变化,人们生活压力增大,无法兼顾工作和照顾老人。

4. 养老保险体系不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城乡差异和缴费标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养老金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养老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应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全民养老意识的提高。

同时,个人也应该注重养老规划,积极为自己的晚年做准备。

🌹
中国养老现状及原因 中国养老现状分析中国关于养老服务亲😊
,中国养老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老龄化严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

中国养老未来六大趋势是什么?

中国养老未来六大趋势是:一、居家养老:多数人的归宿无论从情感还是现实来看,居家养老都将是未来“中国式养老”的主流。

从民政部获悉,“十三五”期间居家社区养老将成为政策投放的重点。

二、机构养老:让“刚需”老人“有的进”虽然机构养老不是健康老人们的首选,但却可以为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近年来,养老机构的“兜底”作用正日益强化。

让“刚需”老人“有的进”,也要使更多老人“有的选”,这将是未来中国养老机构担负的“双重职责”。

三、以地养老:为农村养老“破题”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农村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农村养老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同时,留守老人的数量正逐年增多。

除了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外,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没有退休金,他们只能靠土地维持生活,一旦失去劳动能力,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

四、老老相助:养老方式的特色补充“小老人”照顾“老老人”,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邻里乡亲照顾留守、空巢老人……这种更强调普通百姓之间相互帮扶与慰藉的养老模式,将成为未来中国城乡居家和机构养老的特色补充。

五、专业服务:未来养老产业“必修课”养老护理不是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员也不是保姆。

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实影响着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

从发展趋势看,专业化将是养老机构的“必修课”。

六、护理保险:老年人尊严的保障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3500万。

由于护理费用长期无法纳入医保,“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为许多困难家庭的真实写照,也使许多失能老人无力保持最起码的尊严。

养老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智能养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延华智能(002178)、万达信息(300168)、易华录(300212)、康泰医学(300869)、九安医疗(002432)、爱侬养老(870925)、冠新软件(834376)等。

本文核心数据:人口结构、市场规模、养老模式、竞争格局行业概况1、定义智能养老也叫智慧养老,是指融合应用健康医疗电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产品,采集人体体征、居家环境等数据,实现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处理,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健康养老需求。

根据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分类,我国智能健康养老产品主要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类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家庭机器人五大类。

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主要包括: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养老机构信息化六大类。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条长,涉及行业多根据前瞻分析,智能养老的服务链上游有物联网、云服务等先进技术供应;
智能设备的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供应,以及护工培训和养老金融等服务;
其中先进技术和智能设备核心零部件供应是智能养老主要区别于传统养老的部分。

产业链中游即各种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供应商,下游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这三大类养老需求市场。

行业发展历程:起步较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智能养老行业起步相对较晚。

2007年,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副会长胡黎明发表《新型数字化居家式养老社区解决方案》,提出“数字化养老”;
2010年,学术界开始运用“信息化养老”概念;
2011年,出现“科技养老”概念;
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次提出“智能化养老”的概念。

根据目前的技术和经济状况判断,2015-2017年左右为产业的培育期。

在此期间,适应养老产业的法规、政策、标准和创新体系及可信交易环境将逐步建立,众多企业将不断推陈出新。

2018-2020年左右将是产业的推进期。

在此期间,适应智能养老产业的各类企业基本建立,创新的智能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投融资市场十分活跃。

智能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2021年左右。

2021年以后,基于网络的无形市场规模会逐渐接近传统的有形市场规模,智能养老产业在此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持续加持,长期利好行业人口老龄化趋势背景下,中央层面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智能养老,2011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此后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中提到“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字样。

2013年,全国老龄委专门成立了“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为我国智能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发展把脉导航;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2017年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要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并规划了相关目标。

2021年,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并制定相关目标。

这些利好政策与信息,意味着智能养老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行业发展现状1、老年人口占比持续上升,“银发经济”蓬勃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健康关注度上升从人口年龄构成来看,近年来我国15-64岁人口占比持续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逐年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比为17.9%,15-64岁人口占比为68.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5%。

2021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4%,达14.2%,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人们对健康保险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

近年来,中国健康险保费的收入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2011-2020年,中国健康保险市场保费收入由692亿元上涨到8173亿元,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健康保险市场行业发展的速度,2020年健康保险收入增速高达15.67%。

2021年,我国健康保险收入再次提高,达8447亿元,反映出中国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养老机构数量增长,老年人消费需求增长迅速为应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我国近年来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和提质升级力度不断加大,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过去5年来,我国养老机构建设迎来快速增长。

截至2021年底,我国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有3.98万个,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床位数量达到501.6万张。

注:2018年之前的养老机构及床位统计口径为老年人与残疾人服务机构,2019年开始将老年人服务机构单独进行统计。

据全国中老年网的调查,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额2016年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

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超7万亿元。

2016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

但根据不完全测算,2016年为老年人康养生活提供的产品在5000亿至7000亿元,需求持续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

随着康养产业的供给不断增加,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

2、中国智能养老行业模式分析——目前以“9073”为主,“社区”及“居家”模式增长空间大目前,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有两种,即“9064”与“9073”。

其中,“9064”模式是由北京提出,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我国推行的另一种养老模式是“9073”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规划”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参考日本与美国的经验,在支付制度与养老建设方面给予我国很多的启示,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状,未来居家养老模式或将成为主流趋势,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将成为重要的补充。

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为“9073”模式。

根据2021年底发布的《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城市居民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占52.9%,居家养老意愿占比已明显下降,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比例则提升,分别为26.5%和20.6%。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在居家养老中,智慧设备和科技产品是家庭成员的辅助。

由于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养老服务方式,因此,居家养老市场需求巨大,从而导致市场对智慧居家养老产品的需求也特别大。

而以居家养老为目标市场的智慧居家养老产业门槛低,商业化成功可能性大,易于带动整个产业链,所以处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我国的养老行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三种模式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3、智能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开始了银发经济的发展,我国智能养老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智慧养老产业白皮书》,2014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0.17万亿元,2020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规模突破4万亿元,增长迅速。

前瞻结合历年来智能养老在整体养老市场的渗透情况进行初步测算,2021年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或达4.57万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1、区域竞争:示范企业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国家三部委公布的五批次共计203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发展了智能养老试点,但是这些试点普遍集中于城市而非农村,且发展较好的试点主要集中于北京、山东、上海等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智能养老发展起步晚、程度低的特点显著。

2、企业竞争:信息科技类公司占比最高国家三部委公布的五批次共计203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包括76家信息技术公司和37家医疗科技公司,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信息科技类公司占比最高,达38%,主要系信息科技类企业拥有以下优势:(1)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创新提供坚强动力;
(2)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养老产业提供专业优质的智能化服务;
(3)成熟的养老产品、服务和系统,能够进行市场化推广和运营;
(4)清晰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产品竞争:智能检测设备入围数量最多2020年9月,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等,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其中入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推广目录名单的产品一共有118件,细分品类有20种,其中智能康复设备和智能检测设备以及社区自助体验设备入围数量最多,分别为21件、14件和10件。

注:截至2022年6月,官方尚未发布2021年版《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

根据《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其中入围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推广目录名单的服务一共有120种,细分品类有6种,其中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和生活照护服务以及养老机构信息化服务入围数量最多,分别为39件、23件和18件。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1、智能养老市场规模将全面爆发2、智能养老行业四大发展趋势:人性化、适老化、结合线下、医养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辅助整体养老产业,提供更个性化及针对性的服务,但目前我国智能养老产业部分产品及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产品两级分化严重等问题发展仍存在不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智能养老产业将向服务产品人性化、健康管理结合线下、医养结合等方向发展,建立一体化管理的产品结构及服务体系。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养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上一篇:创业需要面临哪些困难

下一篇:wuli是什么意思

其他文章

  • 作文,就这样爱上了……600字
  • 慢热是什么意思
  • X战警前传有哪几部
  • dw是系统软件吗
  • 男生怎么练戏腔
  • 荷花妈妈有办法仿写句子
  • 三清观在哪里
  • dnf驱魔师学什么技能
  • 怎样选择瑞丽景点?
  • 不离不弃的意思是什么
  • 郑秀妍是韩国人吗
  • 桂林是几线城市
  • 情感语录图片
  • 英语专四专八报考资格
  • 邹城市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 莞邑是什么意思
  • solidworks配合快捷键alt的用法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几本
  • 幼儿园中班端午节班会教案
  • 眉间雪第二部歌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