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代表人物(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 1、徽商代表人物有哪些?
- 2、著名古代徽商名人
- 3、徽商有哪些典型人物?
- 4、明清时期,微商的代表人物是谁
徽商代表人物有哪些?
1、胡炳衡
徽商胡炳衡祖孙四代,在江苏三泰地区开辟茶商贸易,历百余年商海沧桑,几经劫难与复兴,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爿,为绩溪茶业在三泰地区开创了一方天地。抗战以后,店业相继转营到上海等地,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
2、胡练九
1941年在绩溪县龙川村创办缫丝厂的徽商胡练九毕生致力于丝绸行业,是我省最早的缫丝企业创建人,是徽商中由商业贸易向工业生产的较早跨越者之一,这是我县徽商群体中工业萌芽的具体表现。
3、胡雪岩
胡雪岩生性机敏,胆识过人,深谋远虑,不攻近利,最终不仅发迹致富,成为活***,还以资助清廷、输款筹饷,功在边陲。胡雪岩原本是纯粹的商人,竟然得到清廷特赐戴红顶子、穿黄马褂,实为亦官亦商,这在我国商史中亦属罕见。
4、胡开文
清代我国有四大制墨名家,绩溪汪近圣和胡开文就占了两家,尤以胡开文墨后来居上,成为文房四宝中徽墨的代表,胡开文墨业自1756年起至1956年,前后经历200年,成为国内京、津、沪等数十个城市、集从业人员上千人的大行业,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5、汪应庚
汪应庚,原籍安徽歙县潜口村(现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康熙十九年-乾隆七年),字上章,号云谷,工诗及书法,后住扬州。雍正间,成为扬州雄资百万之盐商。
在扬州出资修平山堂、栖灵寺、五烈祠等。雍正九年起,海啸成灾,连续三年洲民仳离,他慷慨解囊,出银五万,运米数万石救灾,设药局治病除疫,共救治九万余人,授光禄少卿。在歙城修“徽州学宫”,在潜口建石坊,是《平山揽胜志》的编辑者。
著名古代徽商名人
1、胡雪岩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
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2、汪应庚
汪应庚 ,原籍安徽歙县潜口村(现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康熙十九年-乾隆七年),字上章,号云谷,工诗及书法,后住扬州。雍正间,成为扬州雄资百万之盐商。
在扬州出资修平山堂、栖灵寺、五烈祠等。雍正九年起,海啸成灾,连续三年洲民仳离,他慷慨解囊,出银五万,运米数万石救灾,设药局治病除疫,共救治九万余人,授光禄少卿。在歙城修“徽州学宫”,在潜口建石坊,是《平山揽胜志》的编辑者。
3、江春
江春(1720——1789)字颖长,号鹤亭,又号广达(行盐的旗号为“广达”),安徽省徽州府歙县江村外村人。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八月诰授江春为光禄大夫,正一品,并赏戴孔雀翎,时谓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同业中无不以为至荣焉”。
清代著名的客居江苏扬州的徽商巨富,为清乾隆时期“扬州八大商”之首。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
江春一生经营商业,任总商达52年之久。乾隆皇帝在两淮盐运使离京拜见时说“江广达人老成,可与咨商”。能得到皇上的如此评价,可见当时江春的地位之高。
据《扬州画舫录》所记,江春任总商四十年,先后蒙乾隆赏赐“内务府奉宸苑卿布政使”,正一品“光禄大夫”等衔。
1789年,江春在贫困潦倒中黯然辞世,江春晚年家业衰败,关键原因是长年接待皇帝下江南的铺张靡费和无穷无尽的报效捐输。
4、汪廷璋
汪廷璋,(生卒年不详)清代盐商。徽州(今属安徽)人。业盐世家。其曾祖汪镳即侨居扬州,业盐两淮。
承祖业家资日渐扩大,财富积聚至千万以上,甲第为淮南之冠,扬州城中建有多处园林别业。
熟悉盐法,办事干练,于输饷、捐赈、兴工等卓有成绩,得清廷优遇。高宗六次南巡,参与接驾,被赐参加高曼行宫的御宴,授奉宸苑职衔。
5、胡开文
胡开文,字柱臣,号在丰,著名徽商,徽墨行家,“胡开文”墨业创始人,清代乾隆时制墨名手,徽州绩溪县人。因师从徽州休宁汪启茂,因而是休宁派墨匠后起之秀。
先于休宁、屯溪两处开设“胡开文墨店”,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开文得到迅猛发展,除休宁胡开文墨庄、屯溪首起胡开文老店外,先后在歙县、扬州、杭州、上海、汉口、长沙、九江、安庆、南京等地,或设分店,或开新店。
其经营范围几覆盖大江南北,至此徽州制墨业呈胡开文一支独秀之势。后代均延用此老字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徽商
徽商有哪些典型人物?
徽商在南宋崛起之后,到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商界和晋商并举的一支劲旅,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所谓“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尤其是在盐茶业贸易方面,徽商独执牛耳。康熙、乾隆年间,“钻天洞地遍地徽”,“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徽商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徽商才开始走向没落。
绩溪徽商的兴起比徽州其它县要晚一些,当徽属各县之徽商日趋没落之际,绩溪徽商却方兴未艾。据史书记载,大约在明代中叶,绩溪徽商才兴起,到清末蔚成大观。绩溪徽商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红顶巨商胡雪岩。胡雪岩生性机敏,胆识过人,深谋远虑,不攻近利,最终不仅发迹致富,成为活***,还以资助清廷、输款筹饷,功在边陲。胡雪岩原本是纯粹的商人,竟然得到清廷特赐戴红顶子、穿黄马褂,实为亦官亦商,这在我国商史中亦属罕见。
——徽墨名家胡开文。清代我国有四大制墨名家,绩溪汪近圣和胡开文就占了两家,尤以胡开文墨后来居上,成为文房四宝中徽墨的代表,胡开文墨业自1756年起至1956年,前后经历200年,成为国内京、津、沪等数十个城市、集从业人员上千人的大行业,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茶商胡炳衡。徽商胡炳衡祖孙四代,在江苏三泰地区开辟茶商贸易,历百余年商海沧桑,几经劫难与复兴,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爿,为绩溪茶业在三泰地区开创了一方天地。抗战以后,店业相继转营到上海等地,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
——徽商工业创始人胡练九。1941年在绩溪县龙川村创办缫丝厂的徽商胡练九毕生致力于丝绸行业,是我省最早的缫丝企业创建人,是徽商中由商业贸易向工业生产的较早跨越者之一,这是我县徽商群体中工业萌芽的具体表现。解放初期,胡练九提出在重点地区栽桑养蚕,逐步普及全县,并建议县人民***利用龙川缫丝厂的设备筹建公私合营绩溪县缫丝厂,就是现在的安徽绩溪丝业公司前身,当时的苏联《真理报》曾予以采访报道。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就出自绩溪徽商世家,胡适能成为一代文豪、国际著名学者和新文化、新思想的领军人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集徽商文化、儒学精神和西方先进思想之大成,厚积薄发、推陈出新。胡适先生的家乡上庄村,是一个被人称作“小上海”的徽商故里,他与胡开文是本家,上海的茶叶店中有不少是上庄村人开办的,其中著名的“汪裕泰茶庄”就是当年胡适在上海经常的栖身之处,胡适的先祖19世纪初就在上海经营茶业,其父胡铁花“年十四,已如成人,每岁茶市,已能供奔走,助力作。”如果没有徽商大背景,就不能产生文化巨匠胡适。胡适的一生,与徽商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胡适大力提倡徽州人、绩溪人要努力做“徽骆驼”、“绩溪牛”。
除此之外,绩溪徽商中较为著名的还有创办安徽最早的电灯公司的吴兴周、南通土布商张静甫、石恒**店创始人石明谅,建德南北杂货商吴焕章,宣城“裕和隆”洪絍以及大批活跃在苏浙沪一带的绩溪徽厨等。直到解放前,绩溪旅外商人还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远远高于老徽州其它各县。绩溪徽商所经营的种类有茶、墨、菜、盐、钱、药、粮、油、酱、酒、肉、织、木、典当、土杂等十多种。据清末到建国初的不完全统计,绩溪商人在全国各地开办的各类商号在1200家以上,这充分说明,绩溪徽商在整个徽商走向没落时期,由于较能适应社会发展,故能在徽商没落时仍然能够落日溶金,争得徽商末日之辉煌。
见
明清时期,微商的代表人物是谁
明清时期,徽商的代表人物是胡雪岩。
胡雪岩: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安徽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杭州时,曾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旋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而倍受重视。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左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氏。他依仗湘军权势,将阜康钱庄遍设各地,被称为“活***”;又在杭州开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店,虔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备受欢迎。光绪初年,红极一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后因经营丝业,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旋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失灵,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大唐太子胡昌翼的后裔。
上一篇:雷特币是什么
下一篇:湖北省养老保险处电话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