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红九军(红九军团最后的结局)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红四方面军十位军长,后来都授予何军衔

随着部队实力的逐渐发展壮大,1931年11月,鄂豫皖苏区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召开大会,宣布鄂豫皖各支部队联合成立红四方面军。由徐向前担任总指挥,陈昌浩担任政委,此时的红四方面军下辖两个军:红四军(军长徐向前兼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

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苏区后,一开始取消了军一级建制,由方面军直接下辖师。随着川陕苏区反围剿斗争的不断胜利,四方面军迅速扩红,共成立了五个军,分别为红四军(军长王宏坤)、红9军(军长何畏)、红30军(军长余天云)、红31军(军长王树声)、红33军(军长王维舟)。

在长征过程中,许世友、程世才、孙玉清等人亦先后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的军长,红四方面军的军长队伍可谓是将星云集了。那么这十位军长日后的情况怎么样呢?他们在1955年被授予什么军衔呢?且听本人一一道来。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红四军军长徐向前,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赫赫战功就无需我在这里多言了,川陕六路反围剿击败30万川军,率二线兵团解放山西,就此两项足以彪炳史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可谓是水到渠成之事。

红25军军长旷继勋。单论军事指挥能力,旷继勋在鄂豫皖苏区比不上许继慎、曾中生、蔡申熙等人,更比不上徐向前,但他是一位勇将。曾经在上海搞过特科工作的许继慎,枪法神准,骁勇善战,是军中的定海神针。作为鄂豫皖苏区早期重要领导层,旷继勋在鄂豫皖根据地的建立中,居功至伟。可惜的是,他还是在白雀园肃反中被张国焘***害。

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参加过黄麻起义的老革命,是开国大将王树声的堂弟,他的军事能力非常出色,鄂豫皖反围剿斗争中的苏家埠战役是他的成名作。解放战争中中野千里跃进大别山,王宏坤率刚刚组建的十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一支新组建的部队带成了二野的主力部队。1948年的襄樊战役,王宏坤指挥中野两个纵队歼敌两万,活捉康泽,令毛委员大为赞赏。1955年,王宏坤被授予上将军衔。

红四军军长许世友,抗战时期独当一面发展了胶东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指挥山东兵团所向披靡,解放了潍县、莱阳、济南、周村等城池,是山东地区获得解放的大功臣,1955年授上将军衔。

红9军军长何畏,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出身于邓政委领导的百色起义系统,被组织上派往鄂豫边后,何畏很快在队伍中出人头地,他足智多谋,人称红军中的“小诸葛”,在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后,很快从副师长做到了红九军军长。何畏在长征结束后毫无征兆地从延安不辞而别,据说回到家乡隐居了。

红九军军长孙玉清,指挥红九军参加西征,在与马家军的战斗中被俘后被***害,成了革命烈士。红30军军长余天云,作战勇敢,军事能力出色,但脾气比较暴躁,曾经与刘帅发生过争吵,还对何畏和张国焘横眉冷对,最终被张国焘打压后难以释怀,投水自***。

代理红30军军长程世才,在抗战胜利后第一时间率部北进,迎接山东军区各支部队,为我军进入东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程世才拥有一枚一级八一勋章、一枚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枚一级解放勋章,这在中将中很难得。

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31军军长王树声,是创建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功臣,红军时期的资历非常高,但他日后的战功一般,到了1952年评定级别时也只是正兵团级,按级别说是不够大将的。但是因为他在红军时期的贡献和资历,最终还是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红33军军长王维舟,红军时期做到军长,抗战时期做过129师385旅旅长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做到西北军区副司令员,按照资历的话,妥妥地上将起步的资格。但是因为授衔时已经不再担任军事干部,所以未授军衔,十分可惜。

除了这十位军长外,董振堂的红五军团、罗炳辉的红九军团也曾经隶属过红四方面军,董振堂在西征中牺牲,罗炳辉在抗战胜利后病逝,也都未能参加1955年的授衔。

综上所述,在红四方面军的十位军长中,建国后共出了一位元帅:徐向前,一位大将:王树声,两位上将:王宏坤、许世友,一位中将:程世才。而旷继勋、孙玉清、余天云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何畏自动离队,王维舟因故未能参加授衔。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红军时期都有哪些部队?

红军时期的部队分别有:有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每个部队的基本概述为:

1,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七、八、九军团(长征前)。

2,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第三十二军(原九军团)。(二、四方面军会师时)

3,红四方面军:第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前)

对于1933年6月以后(第五次反围剿前)的详细序列表

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政委***、参谋长***,(后)***

共辖:

红一军团:军团长**、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徐彦刚、(后)左权,共辖:红一师、红二师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滕代远、(后)***、参谋长邓萍,共辖:红四师、红五师、红六师

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牺牲在西路军上)、政委朱瑞、参谋长陈伯钧、曹里怀,共辖:红十三师、红十四师

红七军团(1933年9月成立)军团长肖劲光、(后)寻淮洲、政委肖劲光(兼)、(后)乐少华、参谋长粟裕,共辖:红十九师、红二十师、红二十一师

红九军团(同为9月成立)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共辖:红三师、红三十四师

红六军团(未设军团指挥机构,由十七师首长指挥),共辖:红十六、十七、十八师

另外,红一方面军还有以下几个直辖军和师:

少共国际师(后改为第十五师)师长陈光、政委肖华

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共辖:红七、八、九师

闽浙赣新十军,军长匡海龙、政委聂洪钧,共辖:红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师

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共辖:红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师

红二十六军,下辖第四十二师,师长王泰吉、政委高岗

红二十八军,军长廖荣坤、政委王平章,共辖:第八十二师、八十四师

红二十九军,军长陈浅伦、政委李艮

二,红二方面军

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

共辖:

红四军,军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共辖:红十师、红十一师、红十二师

红九军,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共辖: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师

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委***,共辖:第八十八、八十九、九十师

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共辖:第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师

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委杨克明,共辖:第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师

(当时未有红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于1936年7月2日于四川甘孜成立)

1934年10月以后,即长征开始时的序列表

中革委及红军总部

总司令:**、总政委:***

共辖:

红一军团,军团长**、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共辖:红一师、红二师、红十五师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参谋长邓萍,(后)***,共辖:红四、五、六师

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李卓然,参谋长***,共辖:红十三师、红三十四师(即湘江血战中的全军后卫,全师几乎无人生还。)

红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委黄更、参谋长黄睿,共辖:红二十一、二十三师

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后)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共辖:红三、二十二师

三,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李特

共辖: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后)许世友,政委王建安,共辖:红十、十一、十二师

红九军,军长何畏、政委陈海松、参谋长王学礼,共辖: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师

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委***,共辖:红八十八、八十九、九十师

红三十一军,军长孙玉清、政委詹才芳、参谋长龚炳章,共辖:红九十一师、九十二师、九十三师

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委张广才,共辖:第九十八、九十九师

以下三个军为各根据地独立军

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参谋长戴季英,共辖:四个团

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师长刘志丹,政委杨森

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师长杨琪、政委张达荣、参谋长朱子修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于何年

建于1931年11月7日。

红四方面军以鄂豫皖苏区部队为主力组成,于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下辖红四军(军领导由方面军总部兼任)和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总兵力共4.5万人,不久,又建立红九军,全军共有六个师。

扩展资料

1932年7月开始,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以3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起围剿,这是第四次围剿战争的一部分。10月10日,张国焘在黄安县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10月12日,迫于国民革命军的强大压力,红四方面军决定放弃鄂豫皖苏区。

除留下红七十四师和红七十五师及各独立部队编成红二十五军由沈泽民负责坚持游击战之外,军部和主力红十师、红十一师、红十二师和红七十三师等4个主力师及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转战西进,取消各军番号。1932年12月在陕西和四川边界创建川陕苏区。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击败川军的三路围攻,力量迅速发展,遂将所辖四个师升格为军,依次改编为红四军、红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

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和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又将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的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简称红九军,史载红九军有三支。

辖有二十五、二十七两个师(二十五师,师长许世友、政治委员陈海松;二十七师,师长王学礼、政治委员陈修神、军直属队长周希汉。)和随后组建的第二十六师,共1万余人。1935年5月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后,红九军整编为4个师另2个团。1936年11月中旬,编入西路军序列,转战甘肃省河西地区。此时主官为: 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稚,不久全军(6500人)覆灭。

上一篇:关于捷信公司催款

下一篇:农行电子账户有什么用

其他文章

  • 婚纱摄影哪里好
  • 热爱劳动的演讲稿
  • b站缓存的视频怎样导出到相册
  • 大学思修课的心得体会,约一千五百字
  • 从广州大学城北到市桥汽车站怎么坐地铁
  • 世界上笔画最多的汉字是什么
  • 红v和多尼克f1哪个好
  • 中南财经大学是211还是985
  • 徐州830公交停运了吗
  • 吴京代言飞鹤哪个系列
  • 适合孩子看的历史书籍
  • 到一个新地方请客叫拜什么
  • 牛一天能长几斤肉刚下小牛有多少斤
  • 芝华士是什么酒
  • 有哪些适合大学生的聚会小游戏
  • 安全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 怎么重装系统xp系统(怎样重装xp系统)
  • 爱国的词语54句
  •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什么学校
  • 尊老爱幼高三学生作文大全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