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河南大饥荒(1942河南大饥荒电影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 1、1942里最后结局的时候 字幕里显示 星星不愿意再回延津 不愿意再见到认识的人 这是为什么 她为什么不愿意呢
- 2、看了《1942》,你有什么感想?
- 3、花园口决堤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 4、很多明星演的一部电影说的全是河南话,全是逃荒的,
- 5、河南民众缴械**是怎么回事
- 6、电影《1942》影评
1942里最后结局的时候 字幕里显示 星星不愿意再回延津 不愿意再见到认识的人 这是为什么 她为什么不愿意呢
因为星星丢失了自己的身体和尊严,从而不愿意面对所认识的人。
《一九四二》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讲述的是中国人民的苦难。1993年,冯小刚经王朔推荐看了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后,就萌发了将其拍成电影的愿望。此后刘震云一直不断的修改《一九四二》的剧本,甚至推翻重写。
刘震云表示就创作来讲,剧本中的这些人物好像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自己对他们产生了感情。在创作的时候,刘震云把剧本落实到人物身上。他表示《一九四二》的主题是人,是千千万万最广大的人民,他们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扩展资料:
作为一部商业故事电影,《一九四二》的结构完整,情节饱满。电影的改编很好地将故事性与纪实性合二为一,主次分明、有条不紊。这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人礼 。体现了中国电影艺术的良心和道德感,超越了中华民族的普适情感。
冯小刚拍这部电影具有杜甫式对民生的悲天悯人,也有屈原式的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一九四二》是对人在生存底线之下对人性和文化还能保持多少的拷问,幸运的是,导演还是力图保持着一些人性的温暖和人的尊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九四二》
看了《1942》,你有什么感想?
01
上周看了一部让我眼泪流干的电影《1942》。电影讲述了1942年河南大饥荒时,千万老百姓背井离乡外出逃荒的惨剧。
故事的主角是地主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
电影里很多情节都很戳心。
比如,老百姓逃饥荒的路上,又遇到了日军的轰炸。密集的空投炮弹,血肉横飞的尸体,哭嚎惨叫声一片……
混乱中,一个小女孩抹着眼泪哭喊着找妈妈。神父想救女孩,还没等他跑到女孩身边,炮弹就在女孩儿身后爆炸了。
碎裂的炮弹残骸将小女孩的肚子炸了一个洞,鲜血从那个洞里汩汩地涌出来。
神父奔过去,扑在女孩身上,颤抖着手把《圣经》放在女孩肚子上。他流着眼泪祷告上帝,仿佛这样便能解救垂死的女孩。
当然,上帝也解救不了眼前的惨剧。女孩死去了,很多逃荒的人也都被炸死了。
轰炸过后,神父忍不住发问:“如果上帝不能战胜恶魔。那么信上帝有什么用?”
面对惨剧,连最虔诚的传教士也开始迷茫。
02
在饥荒前,老东家一家本是当地富裕的地主。他的女儿星星衣食无忧,还养了一只宠物猫。
就连逃荒,星星也不忘带上她的猫。仅有的那点口粮,她宁可自己少吃点,也要省出一口喂给猫吃。
日军轰炸过后,星星还不忘在零乱的尸群中找寻猫的身影。猫对星星来说,就像家人一样亲。
星星的嫂子在逃荒路上生下个儿子,因为吃不上饭,嫂子身体很虚弱,没有奶。
为了让嫂子和孩子活下去,星星主动跟爹说:“爹,把猫煮了吧。”
老东家说:“闺女啊,爹知道你舍不得,这猫你带了一路了。”
星星看着远处,冷冷地说:“爹,我也要喝猫汤。”
星星说这话的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掉,看电视的我却泪流满面。
电影的另一条线是讲述***军官腐败冷漠。河南百姓饿死了几十万,他们不但不出粮救援,反而发难民财,倒卖女难民给*****做军妓。
卖人的那天,很多妇女都排队卖身,为的就是能给家里的男人和孩子换一口粮食。
一直洁身自好的星星在犹豫了片刻之后,对父亲说:“爹,你把我卖了吧!”
老东家回答说:“可使不得!祖祖辈辈都是咱家买人,到了我这一辈,怎么能卖亲闺女呢!”
星星说:“爹,你卖了我,也是给我个活路啊!”
老东家抹着眼泪叹息了一句:“作孽啊,辱没仙人!”还是眼睁睁地看着星星被军车拉走了。
老东家用卖女儿换来的两升小米,带着唯一的亲人小孙子继续逃荒。
03
花枝是佃户瞎鹿的老婆。他们一家都是老东家的长工。
逃荒路上,瞎鹿死了,花枝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
为了让孩子能有个依靠,花枝主动提出嫁给老东家的另一个长工栓柱。
在老东家的主持下,花枝和栓柱拜了天地,做了一夜夫妻。第二天,花枝就把自己卖了,卖给了一个外地有粮食的人。
花枝用自己换来了两升小米。她把小米和两个孩子都交到了栓柱手里。告别的时候,花枝对栓柱叮嘱说:“栓柱啊,卖了我,说啥也不能再卖孩子了!”
栓柱用力地点点头。
临上车前,花枝又对栓柱说:“栓柱,你的棉裤破了,咱俩换过来。”说着就拽着栓柱进了草地,把棉裤交换了一下。
然后,花枝就坐上外地人的驴车,眼含着泪,永远地告别了她疼爱的两个孩子。
04
栓柱是个实心眼的人。他答应花枝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拴住冒着生命危险,背着两个孩子爬上了逃往陕西的火车。
晚上,他们就睡在火车顶上。天亮了,栓柱却发现两个孩子都不见了。原来是晚上睡着的时候,两个孩子被挤下了火车。
栓柱来不及多想,又冒着生命危险,从疾驶的火车上跳了下去,他要去寻找丢失的孩子。
栓柱跳下车,才发现把小米落在了火车上。
看着远去的火车,栓柱哭喊着:“我操你火车!那可是我卖老婆换的米……”
这时候,镜头一切换,又是另一番场景:***官员们西装革履地出席宴会,宋美龄穿着裘皮大衣,***享受着四菜一汤。
一位美国记者亲历灾区现场,看到灾民在饥荒和日军的轰炸下,惨象寰生,路上时有野狗在啃噬死人尸体。
他向***各级***汇报求助,然而没有人理他。管事的官员们都对他避而不见。
他面见***。***对灾情心知肚明,却故意装糊涂说:“中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直到记者拿出了照片拍在桌子上,***才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因为担心记者的照片刊发出来,会引起国际舆论的谴责,***不得不拨款救灾。
然而,救灾的粮食却被下面的官员们贪污了大半。
真正落到灾民手里的所剩无几……
05
老东家终于坐着火车逃到了陕西,他和其他的灾民们都以为能有一线生机了。
然而,一下火车,等待他们的却是陕西地方军的枪击。
在日军轰炸中死里逃生的灾民们,很多却惨死了在中国部队枪下。
老东家为了躲枪,抱着刚出生的小孙子扑倒在地,等枪击过去,他站起身才发现小孙子已经被捂死了。
这逃荒的一路上,他先是失去了儿子,又失去了儿媳和妻子,女儿也被卖掉了,唯一的骨血小孙子也不慎被捂死。
失去所有亲人的他,也失去了求生的欲望,他不再逃荒,转身往河南方向走去,只求能死得离家近一点。
老东家在往回走的途中,遇到一个小女孩,跪在妈妈的尸体边哭泣。
老东家问:“闺女,你咋了?”
小女孩哭着说:“我妈妈死了。我再没有亲人了,不知道去哪里。”
老东家蹲下,抚摸着小女孩头说:“闺女啊,咱爷俩一样啊。我也没有亲人了。你叫我一声爷吧,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亲人。”
小女孩懵懂地点点头,脆生生地喊了一声“爷”。
那一声“爷”叫得我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下来。
电影的结局是老东家拉着小姑娘的手,继续绝境求生之路的背影。
也许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在***般的残酷中,最终支撑人活下去的还是爱和希望。
06
过去那一辈的人真的受了太多的苦,那种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1942》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因为他让我们看到过去那段被尘封的残酷岁月。
悲剧的伟大就在于她能用一种大悲把你从蝇营狗苟的小悲中解救出来,让你明白当下每时每刻的生活都是最美好的。
看完了电影,吃着婆婆做的四菜一汤,真心觉得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看到宝宝又把饭仍在地上,我捡起来放到她碗里,对她说:“宝宝你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很多人宁可用一条命去换一碗饭……”
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不够幸福,那就去看看这部电影吧。
写火热的人生,讲震撼的故事。微信公众号:奇奇漫悦读(ID:qiqimanyuedu)
花园口决堤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花园口决堤是过大于功的,花园口决堤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最终直接导致89万人死亡。对日军造成的影响远远小于对人民造成的影响。
花园口决堤事件给黄河下游豫(河南)、皖(安徽)和江苏等地的中国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淹没耕地1200余万亩,造成黄泛区。共计有千万人受灾,390万人流离失所。
这次决口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连续两年的大规模旱灾,并由此引发著名的的“河南大饥荒”,数千万人沦为难民,仅河南一地就有300万农民死于饥饿,而日军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第二军当时有7千4百多人在徐州会战死 ,而不是某些人声称的死于洪水。
扩展资料:
花园口决口后,奔腾的黄河水迅速下泄。此时正值雨季黄河上游河水暴涨,花园口决口处被迅速冲大,同时被淤塞的赵口也被大水冲开。
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洪水汇合一起,历时4天4夜,由西向东奔泄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向豫东南流去。淹没了中牟、尉氏、扶沟、西华、淮阳等地,又经颍河、西淝河,注入蚌埠上游的淮河。淹没了淮河的堤岸,冲断了蚌埠附近的淮河铁路大桥。
蚌埠向北经曹老集至宿县,也都成了一片**。日军被黄水阻隔后。整个黄泛区由西北至东南,长达400余公里。流经豫、皖、苏3省44个县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给这一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很多明星演的一部电影说的全是河南话,全是逃荒的,
《1942》冯小刚导演,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徐帆、冯远征、张默等主演,讲的是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那段历史。
河南民众缴械**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这样的
1942年的时候,河南发生大饥荒。当时**的思维是军队比老百姓重要,只要军队在国土也好,人民也好都可以夺回来。反正河南是守不住了,不如主动后撤把这批饥民当做烫手山芋扔给日本人。
于是河南老百姓愤怒了,河南大饥荒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过度征粮,为了抗日,我把防老的儿子贡献了出来,我把保命的粮食贡献了出来,结果你们看倒日本人扭头就跑了。好,好,好,你们不抗日,你们还要枪干嘛!我们自己来抗日!
电影《1942》影评
劳动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出去游玩,故此第二次观看电影《1942》,感慨良多,比起第一次……
正文:
由于我一直是一个历史往事的痴迷者。电影开始,导演就以第一人称开始那段尘封的历史,把人带入那个时代,感受那个时代的人物变化,社会无常……
影片开头,导演把 “河南大饥荒” 跟同时发生的世界新闻 “宋美龄访美”,“丘吉尔感冒”,“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战役” 联系到一起,从侧面暗示河南大饥荒的影响力。
影片通过( 东家)老范跟(长工)栓柱及瞎驴一家, 来缩影了当时河南受灾群众的形象,通过 重庆***的花天酒地,记者白修德,神父,河南省主席,战区司令 缩影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环境,政治风貌。
影片以地道的河南话贯穿,让人很有心动,瞬间把观众带到那个年代的场景里,很有感染力……
影片以底层百姓跟地主东家的阶级矛盾为引,揭露了河南大饥荒后的众生相。
一场阶级矛盾,让少东家死于暴乱,青砖绿瓦瞬间成了一片瓦砾。
曾经的东家如今也跟那些穷人一样开始逃荒,只不过东家此时还带有钱粮。
逃荒路上,影片对几个细节刻画的很好,清晰的反映那个时代背景下,各个主人公的心理不断变化,由矛盾走到同甘共苦。
镜头①:
事后,他跟神父的对话, “为什么上帝总是战胜不了***,那还信他干啥?! ”显示了教父对信仰的动摇,内心的无奈……
镜头②:
镜头③:
军政不畅,让灾难雪上加霜
显示了灾难下,***政令的不通,地方的腐败,谎报灾情,军政大权的不统一,导致民族之哀!
镜头④:
记者白修德,在跟灾民的路上,被“瞎驴,栓柱”抢了驴,饼干。“瞎驴”被**打死,“栓柱”抢到饼干后的特写镜头:
栓柱为了找孩子们,被日军***啦……镜头下的灾民,放下尊严,只为活着,没有对错。也突出了母亲的伟大,忘不了孩子们!
镜头⑤:
火车到了陕西,老东家的一段话:
最后,遇到一个小女孩,在哭死去的娘。
电影通过多个镜头展现河南的一场由天灾开始,由于***的救灾不力,时代的动荡,导致***失信于人,底层的矛盾激化,让人们没有信仰,只有活着,行尸走肉般活下去……
写在文章最后的话:
笔者觉得,对于那场灾难,如同南京大**一样的灾难,应该在郑州花园口,立碑撰文,纪念那场灾难里,来自河南各地的百姓亡灵,让后人引以为戒!!
上一篇:农商银行跨行转账要收多少手续费
下一篇:股票除权除息是好事还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