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海战(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 1、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呢?
- 2、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 3、马尾海战的主要内容(简写)
- 4、马尾海战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法汉
- 5、“马尾海战”的背后
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呢?
这个首先要说一下,中法战争时北洋水师开始尽管没有南下,但是后来还是派军舰来了。而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开始推诿,主要还是清廷在筹建海防时规划有误。
清廷第一次抽调北洋水师,被***拒绝
1884年6月23日,中法军队在越南谅山附近的观音桥发生冲突。中法之间局势骤然紧张。清***一面抽调兵力前往广西准备作战,一面要求丁汝昌立刻率北洋各舰南下广东待命。
然而***回复北洋水师只有“超勇”、“扬威”两艘碰撞巡洋舰、“威远”、“康济”两艘练船和六艘“镇”字级蚊子船。蚊子船无法出远海作战,只能用于守卫海岸,仅凭两艘碰撞巡洋舰、两艘练船无法和法国的铁甲舰抗衡。而且法国有三艘军舰在烟台,北洋需要留下各舰防卫旅顺、大沽、北塘等地,不可轻易离开。
最后***强调北洋镇守京师海防,“防务北重于南”,不可轻动,推托了此事。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之所以拒绝派北洋水师南下,一方面是此时北洋水师刚刚起步,实力薄弱,甚至还不如南洋水师,确实难以和法国舰队抗衡。另一方面则是有几分地域之见,首先考虑自己北洋海防。
***这么想固然有几分自私,不过也是出于无奈。北洋水师拱卫京畿,责任重大。为海军的机动性远远高于陆军。此时中法交恶,如果北洋水师主力南下,法国远东舰队北上袭扰,那么清廷势必要对他严加惩办。
另外在南面尚有福建船政水师和南洋水师。按照海防规划,北洋水师负责直隶、山东、奉天一带海防,南洋水师负责江浙海防。虽然广东、福建海防都不归两家管,但是论距离也应该是南洋优先,自己何必冲在前面。
因此***自然不愿意派北洋水师南下。
清廷第二次抽调北洋水师,***抽调主力南下,但是因故错过了和法国舰队交手的机会
8月23日,法国远东舰队攻击了马尾港内的福建船政水师和马尾船政局,福建船政水师全军覆没。此后远东舰队宣布封锁台湾。为了打破法国舰队对台湾的封锁,10月24日清***再次下令南洋、北洋水师立刻抽调快船前往增援台湾。
***这次倒没推诿,立刻命德国退役海军上校式百龄率“超勇”、“扬威”两舰南下,留“威远”、“康济”和蚊子船留守北洋。北洋水师虽然派出的军舰不多,但是考虑到练船和蚊子船都不适合海上作战,也算是主力尽出了。
***这次答应的爽快,是因为福建船政水师覆没以后,福建海防洞开。这个时候南洋、北洋两个水师如果再推三阻四,势必有拥兵自重之嫌。
果然不出***所料,两江总督曾国荃在接到朝廷命令以后,回复说南洋各舰不敌法舰一炮,难以对抗,要派也只有“开济”、“南琛”、“南瑞”三艘巡洋舰勉强可以出海。曾国荃这个表态其实和当初***的想法一样,不希望削弱江浙一带的海防力量,担心出事了自己承担责任。
曾国荃此书一上,立刻遭到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痛斥,说此前南洋已经答应派出五艘军舰增援福建,为何突然改为三艘。要求把曾国荃“交部严加论处”,“倘再迁延观望,致误戎机,自问当得何罪”。
最后还是***出面打圆场,说曾国荃并非改变主意,只是朝廷说要抽调快船,所以答复有哪些巡洋舰可用。南洋另有两艘炮舰可以出海作战,这样一共还是五艘军舰,此事才告平息。
“超勇”、“扬威”和南洋水师的五艘军舰在上海汇合以后,开始加强防护和火力,以便与法舰战斗。然而12月4日日本挑起甲申事变,北方局势紧张。***担心波及北洋,于是请求将上海七艘军舰全数北调,以加强北方海防。
清廷经过反复考量,最后决定让北洋水师的“超勇”、“扬威”返回,南洋水师五舰继续准备去福建。就这么“超勇”、“扬威”错过了和法国舰队交战的机会。
清廷在规划海防时,缺乏一个统一协调机构,由地方大员兼任,势必造成地域之别
我们可以看到在两次调动南北洋水师时,无论是***还是曾国荃都是优先考虑自己管辖区域的利益。
这其实早在筹议海防时,左宗棠就指出筹办海军没有一个统一机构,各自管辖一个区域,以后势必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左宗棠此言不幸言中。其实这也是地方大员管辖海军的必然结果,谁都不希望自己地面出事。
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中法马尾海战之中,福建水师大败,几乎损失殆尽。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水师的福建水师大败,引发了中国震动。为何这“中国第一水师”会大败?它失败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下面请听我来给您解答。
一、清***优柔寡断,战和不定
面对着法国人的多次挑衅,清***仍然犹豫在和战之中,幻想着可以通过谈判或者妥协的方式提前结束这场战争。
此时的中国人总是信守着“不放第一炮”的想法,等待着敌人主动开战,然后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反击。这种想法是清军面对着近代化战争而不熟悉国际法酿成的恶果。
在马尾海战中便是如此,面对着中法已经小规模交火的情况下,清***依然抱着幻想,以至于延误战机,难以做出正确抉择。
二、重文轻武,文官典兵
从宋代之后,中国朝堂之上便一直保持着“以文制武”的风气,甚至有时候,文臣直接担任武官进行指挥与作战。
但是进入近代之后,战争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对于指挥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清***仅仅认识到了对于装备的改进而忽视了对高级指挥官的培养,依然坚守着“文官典兵”的原则。
在马尾海战中,清军的高级指挥官张佩纶等人便是文官出身,面对着近代化的法国部队,他们毫无经验也毫无意识,不论是情报、指挥、还是后勤工作,均做的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清军虽然有着质量不错的战船和庞大的舰队,但是仍然无济于事,最终输掉了马尾海战。
可能张佩纶等人是优秀的文官或者是优秀的智囊、幕僚,但是在此时,他们一定不是一位合格的指挥官。
清军英勇作战
三、军队缺乏训练,素质较差
毕竟战争中的主体还是人,因此军队的训练水平几何,在战场上的发挥如何等因素,便也成为了战争能否获胜的重要因素。
在当时的战场上,法国舰队有9艘船,多为木壳巡洋舰,少数为铁骨木壳巡洋舰,而当时的福建水师由10艘船,多数为木壳巡洋舰,少数为铁骨木壳巡洋舰,而且福建水师还有多艘老式战船以及附近的7座新式炮台的支援。可以说,就武力方面,清军占尽了优势。
然而在开展之时,仅在40分钟内,福建水师便被击沉了9艘战舰,伤亡将近700人,反观法军,无一艘战舰被击沉,人员伤亡仅30余人。
由此数据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福建水师的素质是较差的,虽然不泛船员们的英勇作战,但是在近代化的战争之中,这种英勇很难抵抗炮火。
悲壮的马尾海战
四、总结
由此看,双方实力差距,不是简单的几件装备就可以弥补的,双方之间的差距是横跨了两个时代的巨大差距,是工业时代与封建时代的巨大差距,而此后,清王朝仍会不断吃亏,不断重蹈马尾海战的覆辙。
马尾海战的主要内容(简写)
马江海战(又称马尾海战)是清代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在第一阶段的越南战场双方虽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最后法国强迫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过遭到了朝中"清流派"的反对,法国的条约没有得到实现,随即出兵台海胁迫清***。朝廷命令"彼若不动,我亦不发",当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时,清军主要将领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最终惨败,导致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
马尾海战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法汉
马尾海战又称马江海战,是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清光绪十年 ( 1884年),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 ( A.A.P.库贝)率舰6艘侵入福建马尾港,泊罗星塔附近,伺机攻击清军军舰。七月初三,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清军主要将领畏战,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福建水师的舰只还没来得及及起锚,法舰的炮弹击沉两艘,重创多艘。战斗不到1个小时 ,福建水师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初九,法舰全部撤出闽江口。
“马尾海战”的背后
中国近代史上,最常被人提及的无疑是甲午海战,“马尾海战”提到的不多。“马尾海战”是一场耻辱的海战,我从马尾海战中发现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事情从一八八四年八月二十三日说起,法国一舰队靠近马尾,对中国舰队发起进攻,中国的木舰艇只配备了射速慢、伤害低的前膛炮,而法国的合金军舰全部配备了射速快、伤害高的后膛炮,还装备了鱼雷,机关炮等先进武器,中国的炮连法**舰的皮都打***,更别说击沉了,就算中国再来10艘军舰,也打不过他们。当时中国有两舰还未起锚就被击沉,多舰艇重创,不到三十分钟,760余名官兵阵亡,11艘战舰全部被击沉,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是对清***的痛击。
这段历史很好地体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回顾近代中国,1840年***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人饱受***曾一度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人在近代屈辱中惊醒反抗,才换来了现在的新中国。现在,我们在中国***的领导下,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全面小康,国家强大,人民才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反观历史,作为现代人我们更应该从先人的经历中总结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尽管现在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要居安思危,唯有不断地发展,不断前进,才可以避免落后于世界潮流,才能使自己不陷于被动挨打局面。
上一篇:女性适合做什么生意
下一篇:花呗分期和直接付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