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名词解释,荣辱观讨论辨析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荣辱观是什么?
荣辱观是一个具有阶级性的道德和价值范畴。
恩格斯指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人民群众的。
荣辱观是什么?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行为规范。
1、国家荣辱观:热爱祖国是对人们的首要的、基本的道德要求。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把爱国主义奉为道德传统的至高原则,始终把爱国与否看作是对人们进行道德评判和价值。
什么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
何谓荣辱观?
何谓荣辱观?荣辱观,即关于光荣与耻辱的一种道德评价标准,“荣”即光荣或荣誉,“辱”即耻辱。
它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渗透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
什么是荣辱观?
“知耻近乎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说的是人生矛盾中的荣辱观。
它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评价。
即它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用光荣和耻辱的概念,表明社会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从社会评价的意义讲,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