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民法的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民法的基本原则,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属性,尤其是市民社会的一般条件、趋势和要求。我国民法通则第3—7条对我国民法的原则做了规定,概括其内容,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民法内容有普遍约束力的原则,是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审判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如平等、自愿等原则,还有一些是适用于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则,如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等原则。

一、平等原则 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权的对立物,是指不论其自然条件和社会处境如何,其法律资格亦即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二、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其内容应该包括自己行为和自己责任两个方面。自己行为,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参与的内容、行为方式等;自己责任,即民事主体要对自己参与民事活动所导致的结果负担责任。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则是一条法律适用的原则,即当民法规范缺乏规定时,可以根据公平原则来变动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公平原则又是一条司法原则,即法官的司法判决要做到公平合理,当法律缺乏规定时,应根据公平原则作出合理的判决。

四、诚实信用原则 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缔约时,诚实并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如果说任何自由都是受制约的自由,那么诚实信用应是题中之义。然而,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昭示:无论法律多么严谨,也无法限制复杂多变的市场制度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总会表现出某种局限性。民法规定该原则,使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中,能主动干预民事活动,调整当事人利益摩擦,使民事法律关系符合正义的要求;另一方面,法院可根据该原则作出司法解释,填补法律的漏洞旨由于该原则位阶高、不确定性强,用而不当也可能会成为司法专横的工具,对该原则的运用,必须与其他原则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对于如何判断权利滥用,民法通则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民事活动首先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及习惯,行使权利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对于以上相关内容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欢迎咨询本站,学会计就来本站,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注册会计师栏目。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上一篇:抽样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重庆渝快保是什么保险(渝快保是什么保险可靠不)

其他文章

  • 关于经典英语爱情句子
  • tbc牧师蓝不够用怎么办
  • 海南车牌号简称是什么
  • 煎牛排怎么腌制
  • 广东有哪些好的二本学校
  • 高考志愿填报在即多图解析什么是“平行志愿”
  • 巴黎九大qs排名
  • 哆啦a梦记忆面包怎么用的
  • 戴氏教育学费怎么样
  • 孙悟空金箍棒多少斤
  • 街边小吃排行榜最火爆的
  •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全诗翻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释义
  • 党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简短
  • 大刀阔斧什么意思
  • ps课叫什么
  • 清华大学在什么地方
  • 蘑能组什么词
  • 国电是干什么的
  • 《金陵十三钗》豆蔻为什么头发滴血
  • 吕布和程咬金哪个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