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成绩越好 请问这句话对不对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 1,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成绩越好 请问这句话对不对
- 2,教师实现积极期望效应的条件
- 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 4,教师期望效应的过程
- 5,教师如何对学生建立合理的期望
1,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成绩越好 请问这句话对不对
不一定,也有一些道理。主要看之间的关系,也有是否努力的因数。(≧▽≦)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含义 教师期望效应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是强化学生原有的某些特性,二是诱发某些过去所没有的行为[2]。教师期望有两种效应:正效应是教师对学生的2,教师实现积极期望效应的条件
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期望效应 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所以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是心理学的范畴。教师对学生的热心关注和成就期待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学生接受教师的积极期待而导致学习进步的结果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者教师期待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经验证明,教师喜欢并对其给予较高期望的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积极期待之后,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目标积极努力,取得教师期待的结果。相反,如果教师厌恶某些学生,并对其期望值较低,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冷漠和歧视,往往就会以更加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结果这些学生可能会逐渐退步,学习成绩会变得越来越糟。皮格马利翁效应提示我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给予积极的期望和鼓励,这样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ps:楼主小气没有悬赏,打了半天字啊,加分加分……4,教师期望效应的过程
教师期待效应的产生过程 布罗菲和古德(Brophy,J·E.&Good,T·L,1970)提出的下述模式表明了期望传递过程在课堂中是怎样进行的情况:1.在学年之初,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与成就作出许多有区别的期望;2.与这些有区别的期望相一致,教师区别对待各种学生; 3.这种对待告诉学生有关期望他们在课堂中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些事情; 4.如果教师的对待先后一致,而且如果学生不主动地***或改变教师的对待,教师的对待就能影响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抱负水平、课堂行为,以及与教师的交互作用; 5.这些影响一般会补充而且会强化教师的期望,因而学生将逐渐迎合,而不是违反这些期望; 6.最后,这将影响学生的成就与其他学习结果。高期望的学生将达到或接近他们的学习潜力,而低望的学生,如果采用不同的教学将得不到他们能够得到的长进5,教师如何对学生建立合理的期望
关注、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建立积极的期望,这是运用教师期望效应的前提。但是,在实际运用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相同的期望,就好比让鱼儿学飞翔,鸟儿掌游泳,结果不言而喻,很有可能让教师产生失望情绪,也让学生产生挫折感。教师对学生保持积极的期望,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抱有同样的期望。对每个学生来说,教师的期望水平应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因人而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智力水平、发展速度、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对每个学生的积极期望。教师期望的目标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唾手可得。只有那种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超出其原有水平但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期望,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和行动的动力。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的动机取决于他(她)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成功的主观可能性),以及他(她)所认为的成功的价值大小(成功的诱因价值)。假如学生王跃认为,如果他努力的话,就能够评上“三好学生”,因为评上“三好学生”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他就会努力地争取评上“三好学生”。如果王跃非常想上光荣榜,但他又认为自己不太可能成功,那么,他就不会有很强的动机。如果某人认为成功的可能性不存在或者他并不在乎是否成功,那么,其动机水平可能是零。威格菲尔德发现,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成功,并且很看重学业的成功,那么,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去预测学生可能取得的成绩,将比用学生的真实能力去预测成绩更可靠。因此,教师的期望目标应考虑到学生实现的可能性。如果学生认为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较大,那么学生就会有信心,就有可能付诸努力。如果学生认为目标可望而不可即,就不太可能去努力。教师对学生应抱有什么样的期望才具有最大的激励作用呢?学生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经过教师的启发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最近发展区”也即“教学最佳区”就是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期望目标应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即教师建立的期望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既有相当挑战性,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学生的把握不是很大,要成功就必须全力以赴,激励和推动学生去努力,不断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不同基础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期望,不能期望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某一个标准。我认为老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是在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都很好,达到了一定的共识后才会产生。要不就是一相情愿的事。
下一篇:个人养老余额可以取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