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圣人,儒家有几个圣人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儒家有几个圣人
至圣孔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曾参)述圣子思亚圣孟子荀子荀况宋朝时朱熹被称为儒学大家,仅此于孔孟程朱理学的创立者 程氏兄弟明代的王守仁(也叫王阳明)2,儒家五圣
儒家五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颜子,即颜渊(颜回),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子思,孔子之孙,曾子弟子,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曾子之再传弟子,子思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 其中,孔子写了《春秋》;整理了《诗经》,将其中305篇选出,世称“诗三百”;并且,孔子的弟子记录了孔子的言行,编纂了《论语》一书。曾子依照孔子之语,写了《大学》一书。子思写了《中庸》一书。孟子将儒学发扬光大,与弟子万章等一起编写了《孟子》一书。3,儒家所说的圣人有哪些
儒家的五圣是指孔子,颜渊,曾子,子思,孟子。颜渊和曾参是孔子的弟子,子思即孔汲,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弟子,孟子师承子思的弟子。儒家八派:战国时期儒家分化而成的八个派别,又称八儒,:[孔墨之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子张即颛孙师,漆雕氏即漆雕开、为孔子弟子,子思即孔汲、孔子之孙,孟氏即孟轲,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孙氏即荀况(又称孙卿),长期讲学于稷下学宫。以上五派的代表人物是明确的,其余三派指谁,则尚难判定。颜氏,或曰当是颜渊:梁启超则说:孔门颜氏有数人(按载颜氏弟子共有八人),最著者为颜渊。然颜渊先孔子卒,是否有弟子传其学,无可考.此文颜氏之儒不知出谁何也()。仲良氏亦无可考,或谓即陈良,载: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乐正氏一说指曾子弟子乐正子春,一说指孟子弟子乐正克。八派中影响最大者为孟氏之儒与孙氏之儒。儒家提倡仁爱,墨家提倡兼爱,儒家的爱是有大小的爱,等而次之,而墨家提倡的爱是没有大小的爱,爱别人的父母就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这是儒墨俩家最大的区别之处。希望能帮到你4,儒家历代圣贤名人有五圣八儒都是谁
五圣是指:孔子、颜渊、曾子、子思、孟子。八儒是指战国时期儒家分为八派: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儒家的五圣是指孔子,颜渊,曾子,子思和孟子。颜渊和曾参(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子思即孔汲,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弟子,孟子师承子思的弟子。 儒家的八儒指的却不是人了,而是战国时期儒家分化而成的八个派别: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子张即颛孙师,漆雕氏即漆雕开、为孔子弟子,子思即孔汲、孔子之孙,孟氏即孟轲,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孙氏即荀况(又称孙卿),长期讲学于稷下学宫。 以上五派的代表人物是明确的,其余三派指谁,则尚难判定。颜氏,或曰当是颜渊:梁启超则说:孔门颜氏有数人(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颜氏弟子共有八人),最著者为颜渊。然颜渊先孔子卒,是否有弟子传其学,无可考.此文颜氏之儒不知出谁何也(<饮冰室专集·韩非子〈显学篇〉释义>)。仲良氏亦无可考,或谓即陈良,<孟子·滕文公上>载: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乐正氏一说指曾子弟子乐正子春,一说指孟子弟子乐正克。八派中影响最大者为孟氏之儒与孙氏之儒。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5,儒家圣人指的是
圣人——孔子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严格来说,“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等同于“佛”的境界,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却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其实将儒家和诸子百家对圣人的理解汇总起来,也就是圣人的真容了,因为并没有矛盾,不过儒学强调的是整体,诸子百家强调的是某个特征。在《孔子家语·五仪》中,提到了孔子对“圣人”的描述,虽然此书真伪有辨,但这段话却对“圣人”一词的真实意涵做出了最详尽,最贴切的解释: “所谓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内心光明如日月,却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凡夫俗子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了解一点,也无法真正明白他精神的边际到底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圣人。” 按照上述这段话理解,基于“...圣人——孔子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严格来说,“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等同于“佛”的境界,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却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其实将儒家和诸子百家对圣人的理解汇总起来,也就是圣人的真容了,因为并没有矛盾,不过儒学强调的是整体,诸子百家强调的是某个特征。在《孔子家语·五仪》中,提到了孔子对“圣人”的描述,虽然此书真伪有辨,但这段话却对“圣人”一词的真实意涵做出了最详尽,最贴切的解释: “所谓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内心光明如日月,却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凡夫俗子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了解一点,也无法真正明白他精神的边际到底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圣人。” 按照上述这段话理解,基于“圣人”一词原始的儒学立场,中国古典中记载的、著名的、比较受认可的圣人主要有: 伏羲、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皋陶、舜、禹、伊尹、傅说、商汤、伯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柳下惠、孔子…… 到孔子之后,中国文化就没有公认的严格意义上的圣人了。但还有许多专业领域的精英被后人尊称为“某圣”,犹如今人呼为“股神”之类,但这些世俗之圣都已经与“圣人”的本意无关: 酒圣:杜康 书圣:王羲之 草圣:张旭 史圣:司马迁 文圣:欧阳修 医圣:张仲景 武圣:项羽 岳飞 关羽 乐圣:李龟年 茶圣:陆羽 棋圣:黄龙士 诗圣:杜甫 画圣:吴道子 词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 药圣:孙思邈 兵圣:孙武 吴起 谋圣:张良 木圣(科圣):张衡 智圣:诸葛亮 剑圣:裴旻 塑圣(雕圣):杨惠之 字圣:许慎 情圣(诗人):徐志摩 鬼圣:蒲松龄 二、古代臣民尊称君主为“圣上”。 三、由于受到儒学的影响,有些人会把道家讲的达到返璞归真而无名(无碍,不被世间一切所累)之人称为“圣人”,但其实老子推崇“绝圣弃智”(这里的圣人指儒家推崇的圣人,但也说明了圣人一词是专门指向儒家的),所以这种称呼违背了道家的初衷。道家对应于儒家“圣贤”的境界是“仙真”。但道教修炼中有“结圣胎”的说法,某些道教神祇也被称为“圣”。 四、天主教的“圣人”,学术考证认为大多源于《旧约》与古代欧洲各地的“异教信仰”的融合,还有梵蒂冈对一些有功的已故教徒的册封追认。另根据天主教教义,“圣人”未被梵蒂冈封圣时已经是“圣人”。 五、佛教有时也会将“佛”称为圣人,这是受到儒学的影响。 六、剑圣有时也用于称呼日本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剑客冢原卜传与上泉信纲春秋时期五大圣人,即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孔伋孔子,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