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些什么风俗,重阳节的习惯和传统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背景介绍
重阳节是传统的华夏节日之一,始于战国时期,最早的源头来自老子的思想。民间俗称“重阳节”(简称重阳),也称为“踏秋”、“敬老节”、 “登高节”等。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国的老年人日。重阳节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文化底蕴极为丰厚,广泛的民间风俗和习惯流传至今,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之一。
2.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①登高远眺
重阳节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人们喜欢选择登高远望,表达祝福之意。身处群山之间、岭上高峰之巅,俯瞰脚下的苍穹、山林野外的瑰丽景象,无不感受到登高的激情和豁达。在登高的地方,人们会聚集在广场或者风景区的山顶聊天品茶、欣赏风景,而这种在重阳登高远眺的习俗已经成为国民健康活动的标志之一。
②喝菊花酒
重阳节的时节,草木瑰丽,菊花盛开,人们喜欢品尝秋葵菊花酒以寓意身体健康,人生美满。古时候,民间习俗是将菊花浸泡在酒中,跟朋友品尝菊花酒、谈天说地,表达交往情感和思乡之情。如今,这种习俗已经演变成了重阳节期间,家庭成员亲自下厨制作鲜花饮料品尝,更倍添了别样的难忘情怀。
③赏菊
菊花被誉为秋季之王,它的清晰香气和优雅色泽在人们心中印象深刻。重阳节期间,赏菊是居家旅游必不可少的主题活动之一,很多市民会去公园、庭院、大学校园参观欣赏,品味而又夹杂着纯粹之气。此外,在重阳节这一天里,家庭花坛里一定少不了种植菊花,以期过节能够增添花园的绚丽多彩。这就是赏菊这一习俗的内涵之一。
④祭祖扫墓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祭祖的重要日子之一,很多人会去家族墓地或者祖坟扫墓祭祖,献上香烛、鲜花等供品纪念亲人。因此,重阳节不仅是祭祖扫墓的时候,也是一种感恩回报的情感表达。在这一天里,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传统文化内涵——家庭的感情纽带和亲戚教育,增进了人们对家庭的认同感。
3.重阳节的传统
重阳节作为民俗节日,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扬,其文化内涵也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和提升。在古代,重阳节是孝顺亲人的时候;在民间,重阳节则以敬老、习俗为主要内容;而在当代,重阳节则值得我们思考团结、祭祖、表达情感以及回归传统文化的内涵。重阳节传统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其文化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深度的交织。
在重阳节之际,各地方都会举办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如举办登高**、赏菊会、敬老座谈会、志愿者服务、乐器演奏及书画展览等各种文化娱乐形式,让广大民众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学习和享受中感受到力量的源泉。
在重阳节传统文化的理念中,一直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融、和谐发展,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理性思维、情感共鸣和生态价值。因此重阳节传统的文化属性值得我们再次探究、传承和发扬。
4.结语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总是给人以感动和思考的内涵。它提倡对老人、菊花、传统文化的崇尚和爱护,特别是寄托了全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对敬老爱老的深切情感。重阳节传统的习俗成为一种朴素而深沉的文化和集体行为,这种互动构筑在那些平凡的日子里,聚合在人们的言行里,乃至在心中,它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紧密无间。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重阳节文化活动中,遵从重阳节传统的自然、和谐、生态价值,让我们自己更加与老年人快乐相处,让自然环境更加优美、和谐,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