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诗人,建安诗人的时代是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建安诗人的时代是
2东汉末年 “建安”,汉孝献帝年号代表诗人就是曹操其著名乐府诗有《短歌行》,《观沧海》等被誉为“建安风骨”的代表3三国时期三国时期2,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建安诗人是谁
曹植,谢灵运曾赞他“才高八斗”曹植 《诗品》对曹子建的评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建安诗人是: 曹植3,建安时期的主要诗人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其中曹氏父子成就较高.4,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5,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建安诗人是谁
曹植。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同母弟。因才学出众,曹操曾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相继为帝,备受猜忌压迫,郁郁而死。因封地在陈,卒谥思,世称陈思王。其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多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后期作品主要表现受压抑的悲愤和哀伤情怀。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诗品》称之“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扩展资料: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建安诗人是曹植。钟嵘《诗品》,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架溢今古,卓而不群”。形容的是曹植的诗歌。因为曹植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他的诗善用比喻,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工于起调,善为警句,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明显地表现出文人卓越的艺术才华,由此而造成了他的诗作“词采华茂”的一面。就曹植整个诗歌创作而言,其艺术成就之高、篇章之美在建安时代是首屈一指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建安诗人是: 曹植
上一篇:黄金投资怎么样?
下一篇:泰康保险在哪查看保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