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道德观,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于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 1,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于
- 2,什么是道德上的功利主义
- 3,功利主义道德观 在企业管理中 功利主义道德观体现在那些方面 应该如
- 4,简述功利主义伦理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5,康德的道德观
1,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于
社会2,什么是道德上的功利主义
即绝对道德主义的反面。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要为宗旨,使最大多数人得到最大幸福。而不去考虑是否在乎少数人的需求和大多数人需求的正确性。举个例子即:一辆火车,刹车失控,前方的路上有五个人。这时你发现旁边一条岔路上只有一个人。如果你把火车转向只有一个人的那条路。即功利主义有兴趣可参考哈佛大学课堂视频:公正,该如何是好3,功利主义道德观 在企业管理中 功利主义道德观体现在那些方面 应该如
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提倡追求“最大幸福”。边沁的功利主义最为著名。追求幸福、效益并没有错。但是事事、时时以功利为目标、为目的,就会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虚假伪善、圆滑市侩。避免功利主义的方法是大力弘扬高尚的伦理道德观。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 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4,简述功利主义伦理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边沁和密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密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5,康德的道德观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1、因为道德正确所产生的***而做好事不能说是道德的,当然也不能说就是不道德的,而是以功利为目的则无所谓道德。 2、仍旧无所谓道德(不能称之为道德),只要是按照某一目的去做好事在康德那里就统统不能算道德,无论是哪种目的。只有遵循绝对命令,即我必须做什么而无所谓***不***,这才可以称之为道德。 3、二者总归是一类东西,即因为***而行善,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道德观,而非康德的道德观。区别在于前者是典型的功利主义,根据结果产生***,后者是亚里士多德的道德观,为了幸福而有德,然而都是康德所反对的对象。 4、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受理性主义的局限很大,本身属于功利主义一派,故不能以之为根据分析和其正相对立的康德道德;也不能以偏概全,认为道德必然有其动机。 5、因为道德正确所产生的***不能直接看成由道德正确所产生的动机。从时间上说,是道德正确在先,***在后;而上述命题假定了人的绝对理性,认为人一定能而且必然会对任何行为的结果做一个预判,并因之而采取行动,所以才有了时间上明明在后的结果反成了心理学上在前的动机。然而,这个判断的假设前提很明显,就是人的绝对理性。但这一前提不能成立,在康德那里由其不成立。(康德费了好大劲设定了自在之物,就是为了给理性划一个界限)
上一篇:中国人寿保险重疾险?
下一篇:什么是非系统性风险?